2020-09-07 10:46:24 来源: 南通网
近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大山深处奏响教育合作凯歌》为题报道了这样一个群体,为了点亮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梦想,他们从江苏到云南,跨越山海,坚守32年,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教育扶贫乐章。
他们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教育资源匮乏,优质师资短缺。32年前,35名江苏海安骨干教师勇担使命,远离家乡,全身心投入到宁蒗教育事业中。此间,先后有281名教师踏上支教征程。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支教老师们在三尺讲台上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知识点;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课、学有所获,他们常常备课到天明。“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这首我们熟悉的歌谣就是支教老师们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孩子们从支教老师身上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刻苦学习、努力成才,在支教老师们欣慰的笑意中,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他们用奉献推进民族大团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从踏上宁蒗这一片热土起,“为宁蒗人民造福,推动民族大团结”就成为了支教老师们的奋斗目标。他们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式、高度的敬业精神带到了宁蒗,为宁蒗教育事业注入了生机活力,曾经的教育弱县一跃成为如今的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再看看这一个个亮眼的数据,培养出10000多名大中专生、9名市高考状元、6名市中考状元,彝族同胞用“舅舅”这个当地最尊崇的称谓向支教老师们表达谢意,民族团结之花正在大山深处灿烂绽放。
他们用坚韧搬开“贫困大山”。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展教育是重要途径。漫漫支教扶贫之路,纵有千辛万苦,执着的“园丁们”不改初心、砥砺前行。泪别患有重症的妻子、重返宁蒗支教的景宝明,放不下学生、连续五轮支教的丁爱军蒋蓉夫妇,为让学生免受“疥疮”之苦、奔波无数次申请医药费的郑建华、孙亚琴……在他们心中,孩子就是“小凉山”的希望,为了孩子,付出所有在所不惜。在宁蒗,“读书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梦想”早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激励孩子们走出大山、迈向崭新世界的人生座右铭。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数以万计志向远大、意志坚定、自信满满的栋梁之才或继续深造、或建设家乡,正成长为宁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活力因子。
每一朵“花儿”的绽放,都离不开“园丁”的呵护;每一项事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节,让我们将最高的礼赞献给这些远山深处的“筑梦人”。也愿更多的人加入这个群体,续写山海之约,让支教精神薪火相传,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希望。(李江)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