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8 10:10:10 来源: 南通网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与会嘉宾深入研讨分析这一产业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不约而同达成共识:新材料已经成为新时代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与核心。
产业“风口”来临
抓牢机遇提升竞争力
“新材料是制造业和武器装备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先导,更是当前补齐我国科技短板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材料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干勇认为,先进应用材料在未来5年将会成为基础材料行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目前我国已建立完善的先进应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体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如生活消费品制造(纤维、水性材料、功能材料等)、电子信息、汽车工业等都持续高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应用材料行业的发展。”他说,我国已成为“材料大国”,但“材料强国”之路任重道远,应坚持走深层次自主创新发展道路。
聚氨酯材料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新材料,近年来随着进口替代的不断增加和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正成为推进“新基建”的主角,特别在大交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基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杰认为,积极发展高端树脂、生物基树脂和专用料等新型材料,可以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提供支撑和保障。
业内专家的真知灼见,为南通发展大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新材料、绿色建筑新材料等产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市把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培育推进的新兴产业之一,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2019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383家,完成产值1073.5亿元,同比增长13.5%。
多重战略叠加
独有优势形成“沃土”
当前,通州湾示范区多重战略机遇叠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在这里落地转化,江苏新出海口主体港区在这里加快建设,“大通州湾”主战场在这里迅速崛起。
论坛上,通州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陆忠华的一番介绍令与会嘉宾印象深刻:通州湾示范区陆域规划面积292平方公里,港口规划面积57.8平方公里、岸线长度48.6公里;具备系统性建设30万吨级以内各等级码头泊位的良好基础条件;启扬高速、G328、海洋铁路、洋吕铁路四通八达,规划中的江海快线轨道交通、通州湾高速和疏港铁路建设正加快推进;“五园一城一基地”专业精致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加快完善,学校、医院、商业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作为新出海口主体港区的通州湾示范区,正围绕“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门户、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新样板、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支撑定位,竭力打造南通未来发展增长极的“隆起带”、新引擎上“最强劲的发动机”。
“这里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优越的港口航道条件,广阔的建设用地空间,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将形成先进应用材料产业发展壮大的‘沃土’。”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建波说。目前,通州湾示范区已有10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200多个亿元以上优质项目落户,千亿级临港绿色高端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先进应用材料无疑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江苏美思德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的聚氨酯泡沫稳定剂专业生产企业,前来参会的董事长、总经理孙宇说:“得益于区位优势和发展规划,通州湾示范区新材料产业已经开始显示光芒,未来潜力不可估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很好的投资选择地。”
集聚集约发展
打造国内一流基地
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论坛上,行业专家、企业家与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在交流中认为,通州湾示范区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重要“风口期”,如何结合自身优势抓住战略机遇,因地制宜地发展先进应用材料产业显得尤为重要,“集聚集约”“科技创新”等成为关键词。
“根据江苏省最新的产业政策,南通属于沿海和沿江经济带,重点发展高端纺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航空等产业,先进应用材料以不同的形式在以上领域都有涉及。”陆忠华介绍,通州湾示范区围绕南通市传统及优势产业,以及自身独特的自然禀赋优势与战略机遇优势,正在全力打造以绿色、无污染产业为重点的“中国通州湾先进应用材料加工区”。
当天的活动中,这一加工区正式揭牌,通州湾示范区以战略思维、前瞻眼光抢先布局的做法赢得与会专家的肯定。面向苛刻环境的材料制备与防护技术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姚正军表示,中国通州湾先进应用材料加工区有望成为一个重要示范基地,引领新材料细分领域产业发展。
当前,通州湾示范区内总面积28.1平方公里的绿色新材料临港产业园,具备优越的港口、岸线资源,重点布局“大进大出”的临港、近港产业,发展绿色金属材料生产及其制品深加工产业集群。通州湾示范区将重点依托这一产业园,规划建设中国通州湾先进应用材料加工区,发展先进金属新材料、高端纤维新材料、轨道交通新材料、航空航天装备新材料、现代建筑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竭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应用材料集聚集约发展区、技术成果转化区和先进科技研发区。
陆忠华表示,将结合专家们的意见与建议,加快实施“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制定一套扶持政策、设立一支产业基金、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锻造一支专业招商队伍、举办一场行业展会活动、推进一批产学研合作、建设一个职工集聚区、形成一套职工服务培训体系”的特色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推动通州湾绿色新材料临港产业园及先进应用材料加工区尽快起势,加快推进新材料领域头部企业在通州湾集聚,合力助推中国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刘璐 吴霄云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