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08:57:11 来源:
“一共领到了1.5万元的综合补贴,南通对我们的关爱和认可,我们感受到了,归属感也越来越强。”南财毕业的王悦入职精华制药一年,前几天领到了本科生综合补贴。据了解,这是我市人才新政实施后发放的第二批本科生综合补贴,目前累计向3881人次发放3560.4万元,新政对基础性人才的集聚效应正在显现。
“去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重大疫情风险挑战,坚定扛起人社部门职责使命,帮助企业纾解困难,推动有序复工复产,支持稳定就业。”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建华表示,人社部门统筹做好稳用工、促生产、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危中寻机破解用工荒、保就业护民生,为全市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开辟引才“快车道”
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人社局迅速调整人才工作思路,在省内率先搭建校地对接“立交桥”,成功打造“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去年1-12月,全市吸纳高校毕业生39551人,吸引19870名南通籍学子回通就业创业。
“我们第一时间联系了全国128所重点高校和7家省级招就中心,设立了‘南通引才专区’,集中发布南通就业新政和人才需求信息。”市人才中心主任张泉说,他们还自主开发上线高校毕业生生源信息查询系统,在全省率先为用人单位提供国内400家高校的生源信息和107家高校近期招聘信息,全年征集、发布568家用人单位合计4万余个适合高校毕业生的职位,“不能举办线下招聘会,我们积极开辟招才引才‘网上直通车’,举办多场网络招聘会,并采用‘云视频宣讲’和‘视频双选会’等形式,提高对接成功率。”
聚焦我市“亿元企业”“新增参保百人以上企业”,我市人社部门建立了重点引才企业名录,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我们组织在通的13所高校,赴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筹建现场进行对接,组织我市名优企业到多地高校参加现场招聘会。”去年9月下旬开展的“南通市长北大清华行”活动,现场接收简历372份,其中博士113人、硕士248人,现场签约30余人,活动成效远超以往。
我市自2017年推进“通籍英才归雁计划”以来,已吸引7万多名通籍毕业生回通就业创业。2019年人才新政出台后,人社部门全面梳理完善业务审批流程,打造集成式、系统化、综合性的人才服务平台;上线人才新政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推行不见面受理咨询服务,确保疫情期间本科生综合补贴无障碍申请、及时足额兑现。同时,为进一步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发放高层次人才津贴325人次633.7万元;发放江海英才一卡通600余张,1247人获得人才优先购房资格,为718户高层次人才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金额超7.6亿元。
广招工保障复工复产
“通汉一家亲,欢迎您回家”。去年2月24日下午,在通富微电工作多年的杨玉萍和170名同乡一起,从汉中乘坐包机来到南通。走下飞机,迎面看到的巨幅标语让他们很暖心。
在疫情仍较为严峻的去年2-4月,我市共协调11次专机、2次专列、291次专车,从11个省份集中为近千家企业接送复工返岗万余人,为复工复产提供了充足的人手。
2020年是我市的“大项目突破年”。调查显示,全市100多个重大项目计划需求人数超过3.5万人。面对用工缺口,我市在去年2月底3月初,抢占先机打响“赴外招工十日攻坚战”,由政府协调、人社牵头,“部门+市县+政企+基地”多方联动,成立了33个“五人赴外招工小组”,赴全国52个疫情低风险地区开展“一对一”精准招工。同时紧急完善了赴外招聘信息平台,发布岗位2.4万个,实现所有区县人力资源市场智能化。
致力于脱贫攻坚,我市与对口协作的陕西省汉中市建立了劳务协作机制,组织通汉协作招聘会41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541人,汉中地区统一组织输送1011人来通就业,帮助汉中实现就业增收、就业脱贫;赴陕西、贵州等地新开发13家劳务基地,邀请山西运城、河南范县、云南普洱等劳务基地人员来通考察用工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委托招聘、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形式,促进人力资源交流。
针对本地劳动力,我市一方面全面优化网络招聘渠道,打造线上“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在疫情缓解时鼓励各地尝试举办小规模现场招聘会。截至目前,我市公共就业招聘平台已累计为2820家企业采集发布岗位13.69万个,全市举办各类招聘会923场,参会单位11441家次,提供岗位31.5万个。
靠前服务助力托底就业
稳企业,是稳就业的基础。疫情之下,我市人社部门靠前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发放稳岗返还,市区企业新招录且参加失业保险就业人员的一次性以工代训补贴,都不需要企业申请,只要系统里留有资料,人社部门都会对比系统数据后直接打款。为扩大受益面,还放宽相应标准,向2148家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服务业企业,发放应急稳岗返还4730万元。据统计,去年全市已向2万家次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88亿元,惠及职工58.6万人次。
我市聚焦技能提升,通过优化政策体系激励引导院校、企业、培训机构等多元主体培养技能人才;围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71万人;开设63个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转账补贴资金2.3亿元;开设10多个工种52个班期的线上课程,市区3120名登记失业人员免费实现“防疫宅家不误技能提升”。同时,完善就业见习办法,市区今年新增16家就业见习签协备案单位,为299名见习学员发放补贴202.2万元;组织1240名大学生参加公共项目实训,发放实训补贴84.9万元。
“我们还扩大了就业援助的范围,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对象从原来的农村低保、低收入、残疾、退役军人四类人员,拓展到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非本市户籍人员也包含在内。”市就管中心主任唐晓春说,去年以来,人社部门为1.95万名建档立卡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帮助1.8万名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现就业,向2.67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补贴1亿元,“一方面引导他们参加实用性强、就业成功率高的培训项目,一方面也增加公益性岗位供给,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记者 何家玉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