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10:10:49 来源: 如东日报
“我肢体残疾挣不了钱,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以前就靠丈夫的打工收入生活,现在好了,跟着公司养鸡,一年能挣几万块,日子看着好起来了。”江苏如东洋口镇甜港村村民王秀萍感慨地说。
王秀萍所说的公司是如东洋甜供销有限公司,这是南通市首家村级供销社,也是甜港村村企联建项目之一。村党总支书记王彬介绍,甜港村地处洋口镇东南部,现有耕地5305亩、人口4500多人,受沿海土地盐碱化等限制,过去村民们以养殖为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一度因为负债157万元被扣上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2015年10月,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等发起“万企帮万村”行动,甜港村积极响应号召,结合村情实际,探索振兴之路。2017年11月,如东洋甜供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由南通市供销合作总社、如东县供销合作总社、洋口镇甜港村经济合作社共同出资组建,为周边5个村提供社会化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王彬发现,公司存在缺乏资金、技术单薄、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对市场价格没有话语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产业带动发展效益不明显。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共赢。2018年9月,由洋甜供销有限公司牵头,联合爱农农技等4家专业合作社,开展“第二次合作”,成立如东县众惠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引入统一服务、统一经营的企业管理模式,运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引领抱团发展、做大做强。“成立联合社不是吃‘大锅饭’,而是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形成1+1>2的效应。”王彬介绍,围绕“三农”提供日用品购销、农技服务、植保飞防、商品化种苗供应、粮食烘干、农产品收购、农村电商、农药废弃物回收等经营性、公益性服务,联合社成立两年多,联合的力量体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农户用经验种田,靠天吃饭。联合社把低小散的农户和合作社力量聚合起来,让大家‘离家不离地,不种增收益’。”联合社负责人之一的邵爱徐是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主,他告诉记者,联合社实施土地流转、提供托管服务,除本村外,还在周边村流转土地1500多亩,托管面积近2万亩。为确保土地不放荒,联合社成员还主动承担起所在村零散土地的流转,做到流转土地不挑肥、托管土地全流程。
破解了土地规模之困,还得想办法让它增产增效。联合社充分发挥爱农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选优品种,为社员及社会繁育移栽秧苗,并在全市首推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新技术,与常规施肥相比,机插秧侧深施肥区产量稳定、病虫害发生总体偏轻,比一般种植亩均可增产8%左右,节本10%以上。联合社还加快推进“机器换人”,购入植保无人机、秸秆堆放铲车、育苗粉土机等机械,以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业增产节本增效。
联合社想的还不止于此。怎样让甜港村的经济更富裕?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他们想到了拓展产业链,定期开展培训,实行技术输出,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养殖、种植项目,振洋禽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南通残疾人就业培训示范基地、洋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水稻育苗技术培训基地。2018年底,甜港村实现村营收入80多万元,一举甩掉了负债157万元的穷帽子,2020年实现创收近100万元。
去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万企联万村”行动。甜港村也因势谋局,对村企合作模式进行升级,投入1000万元建成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洋甜为农服务综合楼,包含银行、超市、饭店以及培训基地四个经营主体,通过租赁能为村里增加年收益近3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70个。
“联”出新动力,走好振兴路。眼下,甜港村又有了新的计划——在洋甜为农服务综合楼北侧,兴建洋口镇首座村级文体广场和袖珍公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曹雯雯 彭海惠 张平)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