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2 16:52:04 来源: 南通网
□张卫勇
什么是“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这是对“担当品格”科学而全面的阐释。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党员干部不断修炼,强化担当意识。
提升站位勇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担当,就是对党的不忠诚。要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补足精神之“钙”,培育“为官有为”信念,坚持把“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作为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提振“遇到矛盾就兴奋、碰到问题就迎上”的精气神。增强党员干部“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信念,恪守甘当公仆的为民情怀,切不可被迷雾遮蔽了双眼,迷失了人生航向。着力践行“在其位,谋好其政”,工作中始终做到“在岗、在行、在状态”,担“责”不推、担“事”不躲、担“险”不畏、担“忧”不惧,在顾大局、讲奉献上体现担当,在谋发展、求突破上体现担当,在解难题、敢负责上体现担当。
增强本领能担当。坚守担当,既是一种政治品格,也是一种能力素质。学习是提高担当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学习对于提高担当精神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要把学习当成一个永恒的课题,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向知识要宽度,向理论要高度,向实践要深度,扎扎实实练好担当的过硬本领。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主观能动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作风,少说“不能办”、多想“能办好”。
敢于创新善担当。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剩下的往往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要啃下硬骨头,打好持久战,取得新进展,收获新成效,就必须在担当中创新,在创新中担当。“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考,就要直面难题顽疾,不躲不绕不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敢于碰硬,敢作敢为,把重任扛下来;当改革涉及突破利益藩篱时,更应当把个人荣辱得失放在一边,把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学会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激励自己不断创新。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要素瓶颈,要大胆创新,敢作敢为,往往打开问题之锁的钥匙就挂在问题的手上。
完善机制保担当。不可否认,在改革实践中确实有些人自己不好好干,却专门盯着埋头苦干的人评头品足、求全责备,工作中的“领头羊”往往成为偶尔失误的“替罪羊”。事实上,敢啃“硬骨头”、敢涉“地雷阵”的干部,往往敢闯敢试敢干,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失误或差错。要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精神,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保护担当者,让他们能挺直腰杆、甩开膀子、迈开步子,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健全并用好正向激励和“容错”机制,给予勇于担当者一定的“试错权”。既要惩戒违纪违法的“有心之过”,又要包容改革探索的“无心之失”。
科学考评引担当。充分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和风向标效应,让“为官不为”者在考核中“现原形”,引领、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对一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绩效考核,要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办事公开、依法办事、规范办事和办事效率等纳入机关绩效管理的内容,坚持把“裁判权”交给群众,增加群众评价比重,让管理服务对象来监督管理者,使“不作为”的人和事充分暴露出来,促进不断整改。同时,要坚持“有为才有位,有位就要有为,为官就要为民”的用人导向,让勇于担难担责的干部消除“恐惧症”,吃好“定心丸”。
严抓监管促担当。坚持治庸治懒治散,推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的落实,对不负责任、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干部,要及时问责和惩戒。用好《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这把利剑,动真碰硬抓督查、抓问责、抓惩处,加大对“担当缺失症”现象的查处力度。监督方式也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既要有全面监督,也要有抽样监督,既要有结果性监督,也要有过程性监督,既要及时发现表彰先进典型,也要坚决曝光负面案例。依托科学严密的监管机制,推动形成鼓励尽责、崇尚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