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08:45:01 来源: 南通网
3月19日,春雨纷纷。
蒙蒙细雨中,大生码头牌楼和钟楼沉默相伴,凝望着通扬运河静静流淌。一如90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它们见证了一颗革命火种在这里诞生;又在此后岁月里,看着这点点微光在这里壮大,最终化成江海平原上的燎原烈火。
这粒星火,最终被浓缩在1926年一份上海组织系统表上的短短26个字里:“四月,南通已有独支,有党员6人,邱会培为书记,属上海区委领导。”
这就是南通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国共产党南通独立支部。
1991年,建党70周年之际。南通市委、市政府在支部诞生地——大生集团内,建起纪念碑,铭记这段难忘历史。
撒播了革命火种
这是一座以灯塔为造型的纪念碑。
碑身上,金色的党徽在春雨的浸润中熠熠生辉;碑端的不锈钢球,宛如一盏灯火,折射出银色光芒;四周白石栏杆蜿蜒起伏,如同一只只海燕无惧风浪自由翱翔。
简朴的造型背后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大生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启祥这样解读:
纪念碑建于建党70周年,因此整个碑基为70厘米;
碑高4.2米,象征当年是南通解放42周年;
通往纪念碑的六阶台阶,0.6米高的白玉栏杆,是为了纪念党支部建立之初的6名党员。
可惜的是,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南通独立支部没能留下更多史料,除邱会培外,另5名党员姓名、生平已经无据可查了。
上世纪初,十月革命的炮响震响世界,也将马克思主义送到中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由此改写。也是在这一年夏天,二十出头的江西兴国青年邱会培,作别家乡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辗转多日,风尘仆仆来到千里之外的江滨之城南通,进入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读书。
地处赣南的兴国县,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在江西老家时,邱会培与兴国老乡、中共江西党组织主要创始者袁玉冰曾同在赣州第四中学求学。到南通求学后,袁玉冰常常从江西给邱会培寄来进步刊物。“我们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阻碍前进的荆棘,一刀砍去,尽力去寻出一丝光明的道路来,一步一步地向前进行!”这段刊载于进步刊物《新江西》上的一段文字,深深激起邱会培的共鸣。
1925年冬,袁玉冰担任上海共产主义青年团书记,并在江浙区委负责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与毕业后进入大生一厂工作的邱会培,联系日益密切。这一期间,邱会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4月,南通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南通独立支部建立,邱会培任书记。他利用在纺校读书时和同学筹办的工人夜校,向工人们宣传革命道理。一次,邱会培发现有些工人听信闹鬼撒泥的谣传,不敢走夜路。他亲自去唐闸褚家埭顾家坟园了解真相,发现撒泥的原是刺猬。邱会培利用这个事例,对工人们展开宣传。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鬼,鬼是统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思想,来束缚劳动人民的头脑,工人阶级要团结起来,才有斗争力量。
利用夜校这个阵地,邱会培帮助建立起工人组织“工人进德会”,领导工人以唐闸为活动中心,帮助工人组织工会,推动了南通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展。
历史选择了这里
“南通独立支部诞生在唐闸不是偶然的。”张启祥说,这和唐闸历史和当时的发展息息相关。
唐闸,原名唐家闸,更早叫唐家坝,本是籍籍无名之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南通先贤张謇在此开展实业救国实践,以“大生纱厂为母本”,唐闸镇聚集了20多家企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名闻遐迩,据说20世纪20年代国外发行的世界地图上,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没有标出,却在南通方位赫然印着“唐家闸”三个字。
众多企业的兴建,使得一大批工人汇聚在此。依托工业,张謇又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及民宅,特别是唐闸私立实业小学、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敬儒中学、唐家闸工人子弟小学等学校,汇集了一批像邱会培这样拥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
建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张启祥认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南通第一个党组织出现在唐闸,是历史的必然。“当时的唐闸汇聚了数万名工人,这是最具斗争精神的群体。”他说,唐闸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批知识水平较高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
在南通纺织专门学校读书期间,邱会培收到了好友袁玉冰的来信,希望他对当时的“模范县”南通展开社会调查。邱会培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到大生一厂车间工人中去观察、询问、调查,完成了《南通调查》,对工人们的真实生活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这段调查经历,更加坚定了邱会培的革命理想,更加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25年5月底,邱会培和同学们从报纸上看到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决定发起南通学生开展后援活动。6月4日下午2时,纺织专门学校大操场上,群情激愤,不时响起“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声。参加声援大会的绝大多数是工人,还有农民、学生。大会结束后,邱会培又参加了南通学生后援紧急会议,决定成立“南通学生上海五卅血案后援会”。邱会培被分配在后援会的募捐股,他发动纺校同学,在唐闸镇组织集会和游行。接连几天,他们在唐闸沿路宣传惨案真相,开展募捐活动。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工人接触到了阶级斗争思想,懂得了革命道理。
历经革命运动洗礼的南通地区,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条件日趋成熟。在工人运动最为活跃的唐闸地区,南通第一个党组织——南通独立支部应运而生。
星火终成燎原势
1926年秋,邱会培返回家乡兴国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于1930年在江西遇害殉难。前不久,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以《夫妻倒下有儿女,儿女倒下有兄弟》为题,推出了邱会培一家七口为革命壮烈牺牲的红色故事。
尽管邱会培再未有机会重回江海平原,但由他点燃的革命火种,从通扬运河畔熊熊燃起,撕开了江海大地的沉沉黑夜。
1926年春夏,就在南通独立支部成立不久,中共江苏第一代用师范支部正式成立,王盈朝任支部书记。新建立起来的党组织,成了学生开展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核心,并由此输送出一批批骨干到工人、农民、士兵、市民中去开展革命活动。在此前后,中国共产党在南通农科大学、纺织专科学校等处也陆续发展了党员,逐步建立起党的组织。
南通早期各个支部以南通城为活动中心,兴办工人夜校,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他们还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深入西三区、南五区和南通东乡,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开展抗捐、抗租、抗税斗争,从而使党的活动重心由城市迅速转移到农村。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的魔爪伸到南通,进行“清党”活动,南通地区一些党组织活动一度中断。面对腥风血雨的险恶形势,南通的共产党人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开展斗争。当年6月下旬开始,如皋、南通、海门先后与中共江苏省委恢复了联系,并经省委批准相继成立了中共县委领导机构。与此同时,江苏省委进一步加强通海如泰地区的领导,把南通作为党在江北工作的重点。
南通县委成立后,以南通代用师范作为主要基地,在南通城和唐家闸等地,迅速开展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工作,一度中断活动的通师和女师党、团支部,先后得到恢复和建立,一批新的积极分子加入了党团组织。不久,南通中学,崇敬中学、农科大学,医科大学、纺织专科学校和基督医院等单位相继恢复和建立了党团组织。为了使学生运动与工人、农民运动相结合,县委动员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发动革命斗争,并在工农群众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到1927年底,仅南通县委就建有11个党支部,发展党员约50名。
江海大地上的点点星火,终于汇聚成燎原之势,涤荡着江海大地的沉疴。
记者 汤晓峰 朱文君 张烨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