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10:37:08 来源: 南通网
□杨玉龙
完全相同的软件和路线,叫车价格不一样?网约车计时计费总感觉不准确?实际价格好像每次都比预估价格贵了一点点?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的疑虑都是真的,部分网约车平台为“多收三五斗”,竟然这么做……
(4月26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借助科技手段,经营者的确可以为消费者精准画像。也正如上海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以来,大数据“杀熟”套路正在不断升级,从1.0版本的“熟客卖高价”开始,利用平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全方位收集的优势,升级成为基于被平台充分掌握个人信息的2.0版本“杀熟”。由此可见,这显然会伤害到消费者的权益。
“算法来收割,乘客变韭菜”需要引起重视,更须警惕的是,“算法收割”跑在市场前面。对于此,一方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对相关企业打法律擦边球的行为进行有效规制。可以说,监管不手软,商家违规行为就没有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需要相关企业强化自律、主动作为。总体来讲,算法推荐产生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则是设计方的价值导向出了偏差。从企业自身来讲,理应借助科技手段着力于提升服务水平,而不是靠此算计消费者。大数据“杀熟”套路正在不断升级,本质上是平台对算法权力的滥用,是对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的侵害,于企业而言也并无好处。
况且,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面对频频爆出的“算法套路”也定不会轻易上当,甚至甘愿被收割。毕竟,法律的进步让消费者维权的渠道更加通畅,而且敢于为权益斗争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如此,消费者面对“算法收割”既要增强防范的本领,更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这也有助于公平健康消费生态环境的形成。
良好的市场环境容不下“算法收割”,换言之,企业的“算法收割”招数,只能把自己算进去。因为,大数据“杀熟”背离最基本商业伦理和企业价值,违背诚信经营原则,或许短时间内能给企业赚取更多利润,但长远来看,是在透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无异于作死之举。因此,绝不应该让“算法收割”跑在市场前面。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