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10:13:27 来源:
□张西流
5月9日上午11时34分,广州市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这是今年广州市气象台发布的首个高温预警信号,只比最早纪录(2020年5月4日)晚5天。目前已有9个区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根据广州市气象局公布的消息,广州今年于3月26日入夏,打破了广州站的最早入夏历史纪录(2018年3月29日)。(5月10日《南方都市报》)
进入5月以来,气温明显升温,广州不仅提前入夏,而且提前发出了今年首个高温黄色预警。事实上,不仅广州,广东以及全国大多数地方,均进入了“高温模式”。面对“高温模式”提前来袭,有关部门除了提前安排和兑现高温补贴之外,更要采取积极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让人们在高温下少些“意外”。毕竟,公众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事实上,新修订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对高温补贴、工作时长、工伤认定、降温措施等核心内容,从法律上进行了明确界定与规范,强化了执行力与责任追究。以此杜绝高温灾害给人们造成的伤害,既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最大的关怀和尊重,又可以检测城市关注民生的温度。然而,从执行情况来看,显然不尽如人意。高温关怀,成了一种道德施舍,而不是权益保障。特别是,高温补贴被用人单位随意克扣,成为一种“潜规则”。很多室外岗位,譬如建筑工人、交通警察、环卫工人等,长期在高温下从事高强度劳动,成为一种“惯例”。
可见,提高《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执行力、维护劳动者高温权益,显得尤为迫切。具体来讲,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与发放高温补贴同等重要。高温天气下,企业要体现对在岗员工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尤其对于那些需要员工在室外从事露天工作的企业来说,一定要从具体的工作流程编排、工作细则实施等方面,尽量多为员工们考虑。比如,调整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温作业,在保证员工不被高温所伤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生产环节和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换言之,高温预警提前,倒逼纳凉服务提速。对于公共服务来说,优美的环境、荫凉的条件,是维护公众高温权益的前提。比如,在无法使公交车都变成空调车的情况下,在车上多装几台电风扇,放几桶冰块;一些餐馆饭店,在客人到来之前就把空调打开;至于商场超市,除了供应冷气外,再添置一些可以坐下来休息的设施,为遮阳的人们提供方便;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将防空洞开放,变成市民的免费纳凉点,供一些困难市民随时入内避暑。特别是,农村的降温同样不容忽视,有关部门应对农民高温下的防护进行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部门,及时向农民讲解消暑知识、保健常识,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