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10:08:19 来源: 南通网
随着基层卫生服务改革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南通市越来越多的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不是单纯看病,而是维系居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相守。在“世界家庭医生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常年扎根基层一线的家庭医生,聆听他们的酸甜苦辣。
5月19日是第11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今年的主题为“家庭医生 守护您健康的朋友”。我国的家庭医生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或乡村医生担任,为签约居民提供安全、方便、有效、连续、经济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卫生健康服务。
治病治心,造就和谐的医患关系
5月19日下午,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张凤琴如往常一样,来到城山家园1号楼孙连英家。“好像廋点了,精神不错。降压药在正常吃吧?晚上能平躺着睡吗?吃饭还好吗……”一进门,张凤琴就像走亲戚一样,和孙连英拉起家常,同时给老人听诊、测量血压,叮嘱老人按时按量服药。今年90岁的孙连英老人行走略有不便,作为签约医生,张凤琴已经连续10年定期上门提供服务,“没有特殊情况,每个星期三张医生都会上门。只要看到她我心里就踏实了。”
小毛小病,家门口就能解决,“再也不要去大医院排长队了”。张凤琴所在的“城山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是江苏省首批“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从2018年起,结合社区标准化建设,崇川区所有社区均设置了不少于20平方米的“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诊疗床的相关设施设备,既把优质的医疗服务延伸到了基层,也拉近了家庭医生与老百姓的距离。
5月18日,在崇川区文峰街道五一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45岁的家庭医生王红云7点一刻就已经上岗。“这还不算早,每个月6号是集中测血糖的日子,40多户特殊人群需要我上门服务,一般6点就出门了,空腹测血糖,不能让病人挨饿太久。”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起早贪黑是家庭医生工作的常态。“昨天驻点服务时,就有七八个居民咨询我新冠疫苗接种的相关事宜,并让我帮他们在育苗通注册建档。”她笑着说,自己提出的健康建议,居民们还是听得进去的。
王红云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暖心故事:家住学士府41幢的朱宝兰是一个计生特殊家庭的母亲,儿子、丈夫去世后,独自一人居住。为此,王红云将她列入了重点关爱对象,每季度上门看望一次,每次都会耐心地陪她聊家长里短,时间一长就有了情分,朱宝兰把王红云也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我们不光有求医问药的需求,平时也需要靠谱的健康教育啊,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能聊会儿天,这‘话疗’可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一位签约居民这样说。
通过“话疗”,曾在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家庭医生陈玲就治好了新建路新村一位退休干部的心理焦虑,“对方退休前是医院的人事科干部,每天工作都很忙。退休后一下子清闲下来,反而脾气暴躁,还出现了失眠抑郁的症状。”为此,陈玲建议他报名上老年大学,学一两个才艺,还可以多与朋友聚会,自己找点乐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老人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脸上。
在一次社区老年人体检中,狼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张佳丽细心地发现有一位5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没有来体检。“我特地打电话通知她来体检,没想到就是这次体检发现了她患有肝癌。由于患者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如果不是这次体检,她可能就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期。”后来,患者在通大附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身体恢复良好。出院那天,患者的女儿专门买来一束鲜花送给张佳丽。
其实,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家庭医生真心实意地对居民好,居民们也会回应她(他),一只鸡蛋、一个苹果、一把蔬菜、一束鲜花,都是居民们真情实意的感谢。“2017年最初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时,很多居民都以为我是骗子,甚至把我电话拉黑了,敲门也不开。现在大家对家庭医生都普遍接受,还会主动留电话、加微信,这也让我们越来越有职业荣誉感了。”张佳丽说,看到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意识逐年增长,这就是家庭医生最大的欣慰。
临终关怀,给生命最后的安详
去往天堂,路过人间,他们将怎样告别?当生命走到尽头,当所有的医学手段都已无力回天,很多人选择坦然面对,也有很多人无法直视生命最后的告别。在崇川区钟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0后”家庭医生石霞群时刻准备着与生命告别。
她跟记者说起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在郭里头社区,身患肺癌晚期的老人姚三林出院后,选择了在家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每次上门探望,我虽然做不了什么实质性的健康服务,但我会和老人聊天,关照子女如何让老人在病床上少受点罪。”去年7月,就在老人去世前的一天,石霞群最后一次去老人家中探视,当时她听了一下老人的心脏,发现心跳又快又乱,当时就判断老人可能出现了室颤,即将离世。而石霞群感动的是,在她临走前,老人突然睁开眼睛,跟她说了一声:“谢谢!”第二天凌晨,老人便离世了。“至今,我还被老人家的那声‘谢谢’感动着。尽管我不能阻止他的死亡,但我还是带给了他离世前最后的温暖,这让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
当面对浓重的恶臭、甚至可能引发的医疗风险时,崇川区秦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徐相锋选择了迎难而上。“患者是家住民安社区的一名前列腺癌晚期的老人,由于肿瘤压迫小便困难,老人是插着导尿管出院的,医生建议要两周换一次。然而快两周了,因为尿管里有血,周边的医生没有一个敢去换。”面对家属恳切的目光,在充分沟通并咨询通大附院泌尿外科专家的意见后,徐相锋决定冒险一试。
他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去年5月的一天,因为搬运的不便,老人被安置在一楼车库,刚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尿骚味。得知徐相锋是上门来换导尿管的,老人苍白僵硬的脸突然有了表情,抬起手跟他打招呼,徐相锋赶忙握住他骨瘦如柴的手示意他不要动。“我掀开被子,惊讶地发现导管内都是血性絮状物,导管已经不畅,尿液外漏。于是,我为老人冲洗了膀胱后,抽取了导尿管囊中的生理盐水后,小心翼翼地拔出导管,边拔边注意病人痛苦表情的严重程度。幸运的是,拔管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拔出的导管带出了少许粉色的尿液,不久就没有了,我松了一口气,此时已经是满头大汗。”徐相锋在常规铺单消毒后,开始了最困难的一步——插入新的导尿管。尽管抹了足够的石蜡油进行润滑,当新的导尿管插入一半时便梗住了,稍有用力病人不适加剧开始扭动身体。他让老人放松尽量不要扭动身体,开始边旋转边稍稍用力插入橡胶导管,在阻力变小后顺利插了进去。然而,此时,管内就出现了血尿,从上到下涌进了尿袋,徐相锋刚刚放松的心情又紧张起来。他赶紧轻轻压了一下病人的膀胱,导管的血尿流得更快了,不过由血色逐渐转成了淡粉色,随后就没有了。此时,他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好了。”他固定好尿管,做了膀胱冲洗,再次确认没有血尿、没有外漏。
随后的一周,徐相锋再次上门为老人换了一次导尿管。不久后,病人去世了,“那天,家属特地打电话来感谢我,让她的公公没有在满床的尿味中去世,感谢我给了他最后的尊严!”几天后,家属专门送来锦旗致谢。
全科服务,让健康管理提质增效
38岁的陈玲是崇川区和平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80后全科家庭医生,她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专业,也是我市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社区全科医生。“经常有人问我,堂堂南医大的高材生在社区医院坐诊,委屈不?”陈玲总是微微一笑,“不委屈,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在陈玲看来,全科医生绝对不能“全而不精”,不但内、外、妇、儿各个专科都要懂,还要力争做到“又专又精”。“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在小小的社区医院坐诊,只要自身专业素质过硬,就一定能赢得居民的信任。”她告诉记者,七旬老人戴桂清因患心梗,曾在市一院装过支架,老人术后回家休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她,将医院开回来的药请她再过目一遍,并详细讲解用法用量,这背后就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戴大爷的这份信任也传递给了老伴,在一次体检中,老伴发现肾功能不全,陈玲为其联系转诊到市一院肾内科,“令老人家惊讶的是,大医院开回来的药与我此前给她建议的药一模一样。这样老两口更加信赖我了。”陈玲表示,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她十分重视自身的专业学习,对于居民的求医问诊就算不能立刻给出诊疗建议,也会非常细致地为他们指明去大医院专科就医的正确方向,待他们出院后还会及时给予后续用药指导和健康指导,以其过硬的专业素养赢得了社区一群忠实“粉丝”。
在位于南通开发区的小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如明的专业水平可谓有口皆碑。“有些高血压病人因为费用的问题选择效果差、作用短暂的硝苯地平片来降血压,我会引导他们优先选择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药品——8毛钱14片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差不多的价格,但作用时间能维持36小时,更加贴近高血压指南的用药。”黄如明告诉记者,很多高血压患者使用后效果非常好,对他感激有加。
在狼山街道剑山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的80后家庭医生张佳丽还利用自己的中医专长,为居民提供中药食疗、穴位按摩指导等特色服务,受到了居民们的一致欢迎。
尽管不少小区周边的药店都会提供免费测血糖血压服务,但对于身边的家庭医生,居民们觉得更有“医”靠。“我们的测量更加专业,对于慢病的管理更为规范精细,比如,对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控制血糖,还要预防眼底疾病等并发症。”王红云说。
“有些人认为家庭医生就是私人医生、上门医生,应该24小时在线,甚至随叫随到,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南通市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陆小鹏解释说,家庭医生的意义就是长期跟踪、关注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为居民提供连续性的预防、保健、医疗等服务。“这实际上也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家医签约是一种增加医患粘性、增进医患信任的工作方法。”他认为,家庭医生是一个带着温度的称呼,提供有温度的医疗,让医生和患者间不再是冷冰冰的关系。与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相比,家庭医生更注重的是“人”,而不只是人身上的“病”。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原则上每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不超过2000人,现阶段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目前,南通市家庭医生工作的重心已经从重‘签约率’向重‘履约率’转变,不再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是强调服务质量。”陆小鹏坦言,如今,家庭医生们在服务中更多地加入了人文关怀,大大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去年11月,南通市卫健委组织开展了全市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技能竞赛,全市17支优秀家庭医生团队共68人参加了市组织的感控技能竞赛,有效检阅了家医团队履约服务的能力。
事实上,上门服务并非家庭医生每日工作的全部,门诊、发热哨点及隔离点执勤、新冠疫苗接种、乡医培训……他们每天忙碌且充实,通过他们的努力,患者不再是门诊卡上的一个个名字,也不只是健康档案上的一组组数据,而是一个个身边的朋友和长辈。截至目前,南通市共有5244名医护人员组建了131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人群约386万人,全市共有294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其中江苏省星家庭医生工作室6个。
文丨记者 冯启榕
南通日报社 2009-2016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图片、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电话:0513-85118941 邮箱:ntrb@163.com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西寺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