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6-25
09:36
来源
分享
2019年新晋2家,2020年新晋3家,2021年新晋5家。6月23日下午,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举行,南京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7家,高成长性企业在宁继续保持高增长。 独角兽、瞪羚企业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发展水平的风向标。自南京推进创新名城建设以来,一大批高成长性企业持续涌现。
6月23日,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在南京上秦淮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行。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中元摄
今年新晋独角兽企业是哪些,有何新特点?南京为何能成为“独角兽乐园”,如何继续为独角兽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环境?记者连日来对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了采访。
一年之变:新晋独角兽企业5家,其中生物医药板块表现突出
当天的发布会上,持续研究南京高成长性企业发展的鲸准研究院发布《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白皮书》。
研究院院长李扬表示,2018年4月,南京发布首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榜单,系统性开展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培育工作。截至今年6月,南京共有独角兽企业17家,培育独角兽企业306家,瞪羚企业210家,总计533家。
2021年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现场。大会供图
其中,今年新晋独角兽企业5家,为帝基生物、诺唯赞生物、亚信安全、众能联合、国博电子;原有独角兽企业12家,分别为世和基因、汇通达、好享家、福佑卡车、大众书网、运满满、孩子王、艾佳生活、T3出行、传奇生物、开沃汽车、新康众。
据分析,今年南京17家独角兽企业分布于8大行业。其中生物医药企业4家、新零售企业3家,二者占比41.2%。其次,在智慧物流、汽车、互联网、IT行业,各有2家企业。4家生物医药企业分别为世和基因、帝基生物、诺唯赞生物、传奇生物,其中帝基生物、诺唯赞生物为今年新晋独角兽。
据悉,该板块的迅速崛起,得益于南京丰富的医药科教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近年来,南京市打造了以生物医药谷为代表的“一谷一镇三园”产业载体,发展了一批高能级的研发机构与产业服务平台,已形成原料药生产、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CRO、医疗器械等全产业体系。去年,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成为南京重点推进的八条产业链之一。
南京生物医药谷。通讯员 吴燕 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将分析样本进一步扩大,今年南京323家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8个行业。整体来看,IT、生物医药、电子及光电设备、科技服务、互联网等行业企业数量最为集中,与南京市正在打造的地标产业吻合度极高。
与此同时,南京210家瞪羚企业分布于12个行业。与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相比,瞪羚企业和实体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装备制造业企业数量最多,共67家企业,占总数的31.9%。其次分别为节能环保、电子及光电设备、生物医药、IT及互联网,共112家企业,占总数的53.3%。
高成长性企业是吸引社会资本的强磁场。融资方面,在最近一年内,有185家独角兽企业、培育独角兽企业完成新融资,累计获得融资金额514.5亿元,反映出独角兽企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融资能力普遍较强。
据介绍,整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已成功度过初创期,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
“面向世界,用‘独角兽’速度奔跑的南京市已成为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新兴地。”李扬说。
三年之变:数量质量齐升、空间布局拓展、与主导产业高度契合
从3家到17家,3年增加5倍。
南京开展独角兽企业评选以来,已发布5批名单,企业数量规模突破性飞跃。
与此同时,2021年入选培育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数较2020年增加109家,是2018年首批数量的8倍,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数量增加,体量也在变大。
据介绍,2018年,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占南京经济总量比重不到1%,到2020年底,占南京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10%,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17家独角兽企业仍实现超800亿元的营业收入,近三年复合增长率平均近60%,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独角兽、瞪羚企业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支力量,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金招牌”。
南京哪个板块独角兽出没最频繁?统计显示,2018年,仅玄武区、雨花台区两个中心城区拥有的独角兽企业,到2021年已实现主城区8个板块的分布,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已覆盖全部12个板块。
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现场。大会供图
据分析,这一现象既反映出中心城区近年来扮演超级孵化器角色,带动大型平台企业向城市外圈扩散,同时南京市各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加强创新资源要素支撑,逐渐培育出大量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
其中,江宁区独角兽、培育独角兽总数和其新晋数量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江北新区在生物医药、IT、装备制造业等领域表现突出,已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雨花台区在软件业具有全国领先的实力,2020年全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170亿元,现已出台新型都市工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资本市场“四大”培育计划,为更多高成长性企业的爆发储备力量。
载体支撑解决企业发展当下问题,南京产业政策助推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三年来,南京独角兽企业行业分布从零散到集中,与主导产业高度契合。2018年,南京市独角兽、培育独角兽企业中汽车交通与新零售企业数量最多,各有7家,其余行业分布较为平均。2021年,企业集中分布在IT、生物医药、电子及光电设备、科技服务等领域,数量与规模均有较大增长。
积极求变:南京独角兽瞪羚企业将不断推动自我进化和自我提升
“南京连续四年举行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布会,充分体现南京市委、市政府对高成长性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认可。独角兽、瞪羚企业是城市经济活力的象征,它们集体出现的地方往往是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地方,南京就是这样一座城市。”
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主席、五星控股董事长汪建国说,南京独角兽、瞪羚企业要不断推动自我进化和自我提升。要加倍努力,胸怀远大梦想,脚踏实地奋斗,以高速度的增长、高质量的发展,争做南京创新经济发展的“新名片”。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行业分布与南京市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高度契合,我们要争做南京新经济的“拓荒牛”和“领头羊”。
“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是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做出的判断和给予的认可,我们要对资本有敬畏之心,以百般的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超额的回报。”汪建国说,南京是中国乃至世界投资者普遍认可的投资热土,作为南京的企业,我们要为南京“创新名城”的建设增光添彩。南京有着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南京的企业家,我们要对各级政府心怀感恩之心,以实际行动投身南京“四高城市”的建设。
T3出行连续两年上榜南京独角兽企业,如今月订单量已跃居中国网约车行业第二、B2C出行平台第一。截至目前,T3出行已登陆南京、武汉、重庆、长春等22座城市,累计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峰值日订单超100万,累计订单量突破1.8亿单。
公司CEO崔大勇说,两年来他们作为“独角兽”不停奔跑,终于不负厚望,让这朵出行领域的“后浪”,实现颠覆性成长,成长的秘诀就是“通过创新,满足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汇通达自南京发布首批独角兽企业名单以来,一直稳居榜单前列。近日,该企业又入选商务部第一批100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其中,汇通达是唯一的立足于农村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同样在近期,汇通达又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国投创益”领投,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国调基金”也注资其中。两支“国家队”联合投资,标志着汇通达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构建城乡双向、全链路端到端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再次获得官方与市场双重认可。
汇通达总裁徐秀贤说,助力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汇通达将进一步助力农村产业基础设施的完善建设,推动城乡产业链的降本增效,聚集多方的资源和能力,助力城乡经济大循环,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支持新老独角兽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南京一直不遗余力。
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一级巡视员许明说,近年来南京致力构建创新生态,厚植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沃土,努力为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阳光雨露;搭建平台、集聚资源,为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充分赋能,独角兽、瞪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以来,南京经培育已上市的独角兽、瞪羚企业有9家,另有孩子王、诺唯赞、金智教育等数家企业也已过会,还有一批企业正在排队。南京在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培育上,决心是坚定的、力度是超强的,我们将从政策环境、人才资源、创新生态、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发力,将南京打造成为最适宜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城市。今天的南京,“诚意满满”。我们将当好“园丁”,耐心地培土育苗,为大家提供更完备的机制支撑、更完善的服务保障,构建一流的发展环境。
专家点评
构建产业生态,让更多独角兽萌生成长
郑琼洁(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专家)
高成长企业,是在较短时期内发展速度快、生产效益高、增值能力强的企业。高成长企业能担当引起生产领域变革的角色,并处于当代经济前沿。相较传统企业,高成长企业通常具有高新技术、智力人才等要素优势,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高成长企业已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世界发展结果表明,发达国家40%—70%的工业经济增长是由于高成长企业带来的。
高成长,势必面临各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发展特征与企业内部、行业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中。独角兽企业的发芽与成长,需要一座城市在经济、产业、资本、教育、环境等多重合力下施加影响。独角兽企业的高富集程度与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建设密不可分。基于已有的关于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定义,高成长企业生态系统的核心在于为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适宜的创新创业政策,并积极推进中介机构等提供优质创新创业服务,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人才、资金、技术等全方位的支撑保障,并最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