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延安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2021

07-01

16:16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革命圣地红色资源丰富 延安拥有革命旧址445处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一曲《延安颂》,道尽中华儿女对中国革命圣地的无限崇敬之情。

6月29日下午,我们“庆祝建党百年·追寻红色足迹”新闻行动采访车队抵达延安市区时,随处可见正在街头广场、小游园载歌载舞的人们表达老区群众对建党100周年最美好的祝福!

延安人民心向党,代代不忘颂党恩。

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延河、枣园、杨家岭……这些见证并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辉煌胜利的山山水水和纪念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难忘、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庄严巍峨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我们的思绪再一次穿越历史时空,遥想东方地平线上新中国冉冉升起的景象。

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整整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彪炳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红色资源丰富,共有革命旧址445处,记录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篇章!

6月29日,游客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成为共产党人重要精神财富

“啊,枣园的灯光啊照天明/毛主席挥笔坐灯前/雄文迎来东方亮/光辉的思想永远闪亮在我心间……”

枣园革命旧址前,一群身穿红军军装的老年合唱队正在演唱《回延安》。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环境清幽。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

陪同我们采访的西安日报驻延安记者站站长周鹏介绍:“枣园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同志旧居,见证了不少重大历史事件。”在枣园,站在毛主席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的讲台前,我们感慨万千。在窑内烧炭的张思德为救战友牺牲后,毛主席为他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发表一场著名的演讲。

“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精神动力。”周鹏说,“延安精神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伟大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

■南通儿女心系革命圣地 新时期两地合作更加紧密

“我手抓延安的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这首陕北民歌《信天游》,唱出了许多革命者对延安的无限向往。

南通人朱理治就是延安时期革命者的优秀榜样。朱理治1907年7月25日生于南通县余西镇一个中医世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并于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血雨腥风,红军到达陕北瓦窑堡后,被誉为“窑洞银行”的陕甘宁边区银行横空出世。经济异常困难之际,党中央于1941年3月任命朱理治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

朱理治一就任,头一把“火”直指“解决紧迫的财政困难,帮助发展生产事业”。朱理治认为解决金融问题的关键在于生产,为此他致信毛泽东,建议对公营事业放款“需重新配备,设法调剂,如能发展者促其尽量发展,不能发展者则收回放款转移生效最大之处”。在毛泽东的支持下,“窑洞银行”加大了对农业生产、贸易的放款力度,农业贷款更是从无到有,并以折实方式发放耕牛、农具等贷款,即按市价将贷款折成实物(粮食或棉花)放出,农民收获后交还等价实物。

朱理治出任“窑洞银行”行长尽管只有短短两年,却是边区银行最活跃的光景。在他的主持下,逐步建立了边区独立自主的货币体系,完善了新民主主义国家银行的职能,探索形成了完整的金融网络以及健全的规章制度,实现了诸多“革命根据地金融史上的创举”。

让南通人民难忘的是,1946年反对内战浪潮中,顾迅逸等8位南通进步青年被国民党残杀,史称“三一八”南通惨案。消息传到延安,1946年4月26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刊发社论,指出“南通惨案及其他一连串的法西斯暴行,不仅吓不倒中国人民的斗志,打不散中国人民的队伍,而且将使中国人民更加警惕、团结和紧张起来!”

1947年1月15日,被誉为“苏中刘胡兰”的高凤英在海安牺牲后,延安《解放日报》发文称:“我们要学习苏中高凤英和晋绥刘胡兰的光荣范例,领导广大妇女和敌人作誓死不屈的斗争。”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如今,在经济、科技、教育等多个方面,南通和延安两地之间展开着紧密合作,紫琅山遥对宝塔山,长江水和延河水日夜奔流在欢唱!

记者周朝晖 尤炼 江建华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