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南通非遗馆提档升级展江海遗韵

2021

08-26

09:3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在即将迎来建成开放9周年之际,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完成首次大规模提档升级,以丰富多彩的展陈全面展示南通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为观众了解“江海遗韵”提供一站式体验。昨天,记者来到位于南通壹城的南通非遗馆,探寻南通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成果,探析非遗项目亲近市民、焕发活力的新路径。

如皋丝毯作品《山之舞》

一扇亮丽窗口,展53项省级以上非遗风采

南通非遗馆是全市唯一一家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南通市非遗保护中心2011年开始启动该项目,2012年9月建成开放。改造一新的南通非遗馆,是展示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外交流等工作的一扇亮丽的窗口。

完成改造后的南通非遗馆分上下两层,总面积987平方米。精心布置的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以《江海遗韵》为主题,分为“非遗概览”“物华天宝”“传承守望”3个单元,在传统的实物、史料、图片等素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具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展示方式,将我市代表性项目的历史渊源、特色风格、工艺流程及当代保护情况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我市现有市级非遗项目148个,其中省级非遗项目53个。据工作人员介绍,对于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在非遗馆内都分门别类一一进行了展示。展陈中的150多件实物,主要是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经典作品。

在二楼的传统技艺展示区,一幅名为《山之舞》的大幅如皋丝毯作品引人注目,中国风的写意山水,在灯光映照下熠熠生辉。这幅作品出自如皋丝毯织造技艺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玉坤之手。工作人员介绍,如皋丝毯织造技艺和王氏保赤丸今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至此,我市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已达12项。为此,非遗馆将这幅如皋丝毯名作增加到展陈中,让观众领略到这一古老技艺的非凡魅力。

曾经在宫廷流传数千年的工艺丝毯织造,随着清廷的消亡一度失传。1973年,如皋丝毯在全国率先恢复这一传统技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皋丝毯以优质野生柞绢丝为原料,以独特的手工打结方法达到画面分色、套色、韵色、跳色等特殊色彩效果,使挂毯造型准确,表现力丰富。国内专家认为,如皋丝毯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创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

今年新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的王氏保赤丸产品,与已经入选国家级非遗的季德胜蛇药一起展出,堪称南通传统医药的“双璧”。这两项中医药制作技艺都有传承数百年的秘制配方,凝聚着南通人的智慧,经过代代相传,秘方献于国家后焕发新生,为祖国的中医药发展和人民保健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南通非遗产品不同领域之间也是相融相通的,因此在布置展品时注意采用“跨界文创”的形式,将南通非遗特色展示出来。例如,如东跳马伕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此次策展,将其与另一项非遗技艺如东面塑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再现跳马伕的雄浑场面。如东《曹瘦脸儿的故事》是民间文学类省级非遗,过去在民间口口相传,这次以南通烙画的形式来展现,让古老的传说“活”了起来。南通范氏诗文世家是省级非遗项目,从明代嘉靖年间至今13代诗人传承文脉,形成一道独特的家族文化景观。除了诗书作品的展出,为了用独特的载体来表现诗书世家的人文精神,策展者采用南通红木雕刻这一省级非遗形式,打造出独具人文气息的范氏书橱,提升了展品的文化品位。

一方文化热土,让江风海韵走进百姓生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我市非遗保护工作者表示,要以《意见》出台为契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提高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

市文化馆馆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曹锦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草根文化,有许多非遗项目可以说是过去的群众文化。非遗就在我们身边,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是非遗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南通非遗馆自创办以来,除了充实更新展品外,注重搭建传承平台,普及非遗知识,让非遗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悉,南通非遗馆每年春秋两季开始梅庵派古琴艺术、剪纸、红木雕刻、仿真绣、灯彩等8个项目11个班次的公益培训,吸引了各年龄层次的市民参与。记者在非遗馆内看到,作为我市唯一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梅庵派古琴艺术设有专门的展演区域,古琴爱好者可以到这里来学习交流,共同将这一活态音乐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2009年以来,我市连续开展非遗免费传习班,受训人数逾万人次。以南通非遗馆为核心,以全市各项目传承基地为体验推荐点,每年寒暑假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及中小学生参观、体验。南通非遗馆及6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专题博物馆,每年有数十万人前来参观。自2019年以来,我市全新打造的“南通非遗市集”活动为市民提供零距离感受非遗传统产品的机会,成为深受百姓欢迎的非遗嘉年华。

近年来,经过南通非遗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散落在民间的璀璨珠玑已经登上大雅之堂,非遗项目的古老种子已经在江海大地处处生根开花。我市现有市级以上传承人312人、传承基地119家。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利用、传承、传播工作,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其中,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推动非遗进校园,让青少年更多地接触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美”的教育。

记者张坚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