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09-05
09:0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9月4日,海安召开全市教育发展大会,拉开举全市之力、集全员之智,打造教育强市的帷幕。
7月26日,海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国有声誉、全省居前列、系统有影响、群众有好评的教育强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海安在新起点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优化教育体制机制,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建成高质量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充分释放教育动能,形成教育与产业经济发展高水平良性互促,为“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建设提供坚强的教育支撑。
9月1日,海安市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迎来首批学生。该工程规划新增6轨36个班。随着海安高级中学东扩三期正式启用,彩虹、闸东等4所幼儿园建成,开发区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改造完成,新学期海安共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710个、小学学位4230个、初中学位1050个。
建立教育强市,海安有厚实的基础。这是海安精准规划配套建设教育资源,努力建设教育强市的一个缩影。五年来,海安教育保障力度持续加大,新建各类学校23所,成功引进2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省市领先。宁蒗支教群体被授予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海安高级中学已经成为海安的一张名片,海安教育强市的优秀代表。每年都有20多人达到清华、北大录取线,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被国内一流高校录取。北大一位南通地区招生负责人说:“这在江苏也绝无仅有。”
但在全国先进工作者,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吕建看来,最“强”的还是海安中学拥有五个“没有”:学校方圆几公里范围内没有培训机构,没有一个孩子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没有一个老师去家教机构上课,没有一个老师带学生做家教,更没有人上课不讲下课讲。
海安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17年,毕业于江苏海安高级中学的双胞胎兄弟许凯、许旋同时被南京大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录取。2020年,兄弟二人又共同入选南京大学第二十三届研究生支教团。今年,本科毕业的兄弟俩共赴基层支教,哥哥许凯来到云南楚雄州双柏一中,弟弟许旋则来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镇初中。兄弟俩都有一样的信念,无论是作为学生干部,还是党员,都应当到基层发挥自己的作用。
海安不仅自身建设教育强市,而且输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
又是一年开学季。20多位背着行囊的海安支教老师,从海安返回2000多公里之外,俗称小凉山的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和同学们在校园相聚。8月28日,新华社以《跨越30年的支教接力》为题进行报道。海安老师与宁蒗老师结成对口帮扶小组,如今已培养出350多位优秀教师。海安老师教出来的彝族汉子、宁海民族中学校长李学高说:“海安老师改变了我们山里孩子的命运。”
如今,宁蒗县已建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还投入2.37亿元新建小凉山九年一贯制学校、宁蒗二中、第三幼儿园,昔日的教育弱县已变为丽江乃至云南的教育强县。
2020年,由南京大学搭建平台,海安高级中学与云南楚雄州双柏一中结成教育帮扶友好学校。双柏一中每学年选送9名左右高一学生到海安中学跟班培养,海安中学还为双柏一中每位教师提供为期半个月的点对点影子式跟班培训,目前跟班教师达40多人;6月9日,双柏县第八次派出8人前来学习海安教育经验。
海安探索教育产业输出机制,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教育与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等其他产业要素的交换和互动作用。7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县委书记徐迪克率队来海安考察。徐迪克说,海安名师在东兰执教的海安班,在地区联考和教育评估中,成绩名列河池市前茅,创造了东兰教育的奇迹,让东兰教育甩掉落后的帽子。东兰县代表团实地参观海安中专,对接教育合作事宜,并前往荣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海安高新区科创园、江苏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处,就两地在招工引劳、产业互补、对口支援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探讨。
海安教育已经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2016年落户启用,目前在校生近7000人,在申菱电器、苏中建设、江苏恩达等11家单位建立学生实验实训基地,培养蓝领人才,缓解用工难。至目前,学生留海就业人数超2000人。2019年11月,海安出台《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去年在教育基建领域投入近5亿元,重点增加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资源供给,为引进人才和外来务工者子女入学提供保障。近两年,江苏东材新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素质人才,使得公司在新产业领域得以快速发展。公司总经理李刚说:“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奔着‘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教育看海安’的口碑而来,并在政府帮助下,较好地解决了部分高端人才适龄子女就读问题。”
9月1日,海安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意见》以及6个配套文件,在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中,进一步放大教育支撑,凸显教育价值,彰显教育地位。 本报记者 赵勇进 徐爱银
通讯员 张海伦 陈俐君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