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5-10
16:45
来源
中国网信杂志
分享
近日,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网信委主任吴政隆在《中国网信》杂志2022年第2期发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信息化发展大势和国际国内大局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事关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网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江苏坚持从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全面推动江苏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紧紧围绕“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更高站位谋划推进网络强省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发展高度重视、亲切关怀。进入新时代,亲自为我们擘画了“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迈进新征程,又赋予我们“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作为互联网大省,江苏在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进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切实把网络强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谋划和推进,提出要把江苏建设成为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可靠、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数字经济全面发展的网络强省;建设成为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网络文化健康繁荣、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的网络强省;建设成为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重点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网络强省,为网络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江苏力量。
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着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我们全面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切实履行管网、治网、用网政治责任,精心研究制定网络强省战略实施纲要和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全省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力量。
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守好网络舆论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江苏地处改革开放前沿,“触网”早、“入网”深,也是开展网上舆论斗争的“前哨”。近年来,我们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守好“前沿阵地”,以扎实的工作举措筑牢“网上长城”。
一是持续壮大网上正能量。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引领舆论场、奏响最强音,及时准确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网上宣传,持续办好“习语常听”“学习进行时”“践行嘱托开新局”等专题专栏,做深做精“E起学习”等系列品牌栏目,推出100多个系列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网”乘“云”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牢了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是积极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江苏高校众多,在校大学生数量大、网上活跃度高。我们积极适应“网生代”“Z世代”等青少年群体关注焦点和认知习惯,顺应社交化、移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网络传播趋势,创新开展网络宣传,有效团结和引导广大青年与党同心、与时偕行。2021年,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采用“青年说”“讲给青年听”的方式,推出“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30集系列短视频,网上点击量达31.5亿次。
三是旗帜鲜明开展网上斗争。持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立健全网上风险会商研判、网络舆情信息报送和重大事项报告等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苗头性问题。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批驳网上错误观点,坚决抵御网上渗透破坏行为,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2021年4月26日,“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系列短视频在南京启动拍摄。
坚定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走好新时代的网上群众路线
互联网通达亿万群众,连接党心民心,已经成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至关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江苏有6000多万网民,网络已融入绝大多数江苏人的生产生活。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注重通过网络搭起连心桥,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把“网下用力”与“网上用心”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完善网络民意吸纳、网民诉求反馈、网络问政监督等网上网下服务群众联动机制,切实打通民意民声上传的通道,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以实际行动、实际成效取信于民。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惠及群众近千万人次。注重用好信息服务惠民生,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深度融合,不断加强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教育养老、交通出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顺应人民群众对信息服务从“用得上”“用得起”向“用得好”的需求转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为科学精准防控、及时有效防控提供了重要助力。注重培育网络空间好风尚,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法治新时代、清朗e空间”等系列品牌项目,依法开展“清朗”“净网”等系列专项行动。
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行业党委和各类网络社会组织作用,持续组织“全国网络名人看江苏”“网络人士红色基地行”等活动,团结各方力量共同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全社会共建共享网上美好精神家园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牢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世界范围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江苏是遭受网络安全威胁和恶意网络攻击的重点地区,网络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组织开展“网安”“护网”等系列专项行动,加强全省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头脑里有防线、关键处有防护、对抗时有招数。
把数据安全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任务,统筹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政府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大数据运营主体的数据安全管理防护,加强对大数据企业的监管审查,加强对侵害个人数据行为的打击力度,全面强化数据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把关键设施安全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聚焦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重点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严格落实防护责任,切实提升感知预警、快速处置等能力,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正在加快建立。
把技术安全作为网络安全防护的治本之策,坚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立足江苏高校众多、科研院所集中、信息产业基础好的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聚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攻关,深化网络安全产业、人才、学科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了一批原创技术和产品,为筑牢网络安全屏障提供了有力支撑。
紫金山实验室。图/储旭峰 摄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信息化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江苏数字经济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全省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64.8,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紧盯高水平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全力建设更高水平、更有优势、更具活力的“数字江苏”“智慧江苏”。
一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把“智改数转”作为重要抓手,重点支持16个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产业园区数字化转型。今年,全省将完成5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智改数转”。
二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物联网等江苏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领域,集中资源力量抢占产业制高点,做大产业规模。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重点新兴数字产业,全力培育发展新引擎。
三是强化数字应用牵引作用。数字技术是应用牵引的技术形态,既可以服务促进发展和民生,又需广泛推广和使用来牵引。江苏省产业体系完整,各类最广泛的数字需求、最前沿的技术难题、最多样的应用场景都能找到,我们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推动广泛建立应用场景,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验证、迭代升级。同时充分发挥数字和信息在社会治理、服务民生中的作用,既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又把海量数据资源转化为强大生产力,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四是推动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加快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积极推动能源、交通、水利、邮政等领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紫金山实验室6G研究打破世界无线通信实时传输最高纪录,全省累计建成5G基站13.1万座、实现全省各城镇地区全覆盖,数字化正在成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