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我市积极探索长效保护机制,2018年以来新增耕地面积逾20万亩

2022

06-25

16:19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今天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记者从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0385个,新增耕地面积20.11万亩,新增耕地规模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我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有力保障了全市粮食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仲夏时节,乡村大地一片忙碌。22日,记者在通州区徐园村土地整治项目现场看到:一台大型推土机正在平整土地,预计整治工程将于一周后结束,平整后的土地上将再次播种,披上“绿装”。而在附近的苏池村高标准农田里,插秧机正在来回穿梭,将秧苗插入稻田。“原来这片水稻田都是零星分布,且高低不平,抛荒地比较多。”随行的苏池村党总支书记宋卫民告诉记者,2017年起,村里通过土地流转,由农地合作社与种田能人合作经营,先后实施土地平整、废沟塘整治、灌排水等工程,将土地“化零为整”,打造成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面积70多亩,土地综合利用率和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地平整、田成方、路相通、渠畅通……眼前一处处充满希望的田野,是我市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结果,也是我市保护耕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一个缩影。南通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市耕地面积586.77万亩,其中水田346.05万亩,水浇地230.09万亩,旱地10.63万亩,用于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农作物。

保护耕地就是保住百姓的饭碗。我市以“长牙齿”的硬举措全面抓实耕地保护工作,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严格控制耕地转化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不符合国土空间规划、没有用地计划指标、未完成‘占一补一、占水田补水田’任务的项目,一律不予报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周航介绍,以强化管制促保护之外,我市还不断创新耕地保护手段,加大对产生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励,补助标准提升为每亩28万元,其中5万元直接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促进全市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探索盐碱地土壤综合改良办法,在通州湾、如东等盐碱地改良试种耐盐水稻,亩产量已超1200斤,改良速度比自然改良、旱作改良等传统方式更快、成本更低。未来,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模式后,将促进更多滩涂、盐碱地加速“蜕变”成良田,有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稳定供应。

对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我市始终保持“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先后在通州等部分县(市、区)试点实时智能监管平台,通过监控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监测全时空、监管全要素配合自动巡查、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分析、自动预警、自动推送、自动处置的“四全七自”模式,全方位提升耕地保护执法监管效能。今年三季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省首创的监管信息系统也将投入试运行,届时将对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变化情况以及历年新增耕地管护情况实行实时监管,确保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最大限度保护耕地资源不受侵占。

通过层层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格土地执法,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质量高、投入力度大、建后管护效果好,上周被省政府专门发文予以督查激励。

本报记者 俞慧娟 实习生 王湘琳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