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9-11
14:22
来源
海门区融媒体中心
分享
2014年,当专注生物医药研发的百奥赛图公司沈月雷博士第一次来此,看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科技园围绕“医药健康、电子信息、科教文创”三大产业,构建了三大创新创业平台,创业环境十分优质时,便被深深地吸引,决定在此建立规模化的中国模式动物基地。今年9月1日,百奥赛图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市值约为103.14亿港元,成为“基因编辑第一股”。其在海门科技园的科研基地是国内最大的模式动物研发生产基地,也即将成为百奥赛图的全球运营中心。
厚植沃土万木兴 栽下梧桐凤凰来。翻开近年来海门项目建设档案:中天绿色精品钢、艾郎风电、航天新材料、皓晶玻璃、中科基因、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等一大批省级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极大提升了海门制造业水平,增强了海门工业经济发展的实力。
100多年前,海门青龙港至上海十六铺码头航线开通,为海门打开新的世界,开了海门融入全球发展的先河。100多年后的今天,海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放大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海太过江通道、通州湾新出海口等重大交通枢纽建设的窗口效应,大力度实施跨江融合发展战略,产业联动,聚焦项目,聚焦创新,着力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海门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投资的集聚地,有力支撑海门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聚焦项目 推进产业融合
三年前,被海门毗邻上海且拥有沿海深水码头的优势吸引,总投资50亿元的艾郎风电签约落户。“拿地即开工,当年9月动工,次年3月份试生产,‘海门速度’让我们更有信心扎根这片热土谋发展。” 公司总经理谢焱介绍。目前,艾郎风电已生产超过2800套、共计8400片以上的风电叶片,且大部分通过附近的港口,将“江苏造”海上风电叶片送到全球各风场。二期项目也将于今年11月份投产,届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叶片生产基地。
位于海门东北部的海门港新区在10年前还是黄海之滨的小渔村,在沿海开发的新机遇下,这里成为海门全力打造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江苏沿海开发的重点先行区域。中天钢铁、燕达重工、艾郎风电、金由新材料、工业绿岛等一大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在这里安营扎寨,将这片滩涂变成临港制造新城。如今,以城市功能完善为重点,一座产城一体的滨海新城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随着中天钢铁、艾郎风电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和配套企业签约落户海门港新区,一条以钢铁为核心、以临港装备制造为延伸的千亿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后续我们将依托中天钢铁等现有大项目,进行靶向招商,精准选商,通过实施产业链‘连链、补链、强链’工程,加快招引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和配套项目,争取打造世界一流的钢铁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海门港新区招商局局长赵江说。
协同创新 推进产业转型
近年来,海门从产业协同发展,到创新协同发展,主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抓住上海、苏南创新人才溢出效应,推动海门科技创新、产业转型。
海门加大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依托沿江科技创新优势,将沿江约196平方公里规划构建成“一带两核多点”的创新发展格局,重点打造开发区謇公湖科教城、临江新区东布洲科学城及三厂工业园区大生科技园“两城一园”。如今,海门沿江科创带已经吸引了一大批长三角创新人才来海创新创业,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的深度融合。
海门开发区招商重工等企业加强与上海交大等大学院所合作,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国内首制极地探险邮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大型挖泥船等多艘“国之重器”从海门扬帆起航驶向全球,海工船舶工业将成为海门百亿级产业集群。省级机器人小镇正余镇与上海机器人技术产业研究院合作打造支撑机器人公共服务平台,是实体运行工信部支撑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经济运行研判平台,目前已集聚机器人产业链项目17个。海门区有十几家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各类科创载体入驻各类创新创业团队100多个,科技企业近300家,吸纳就业近4000人。沿江科创带支撑海门新兴产业发展,今年以来,海门区新兴产业实现应税销售357.26亿元,同比增长22%。
同质同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这个‘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非常方便,不仅能看到和我们有关的所有政策,许多申报经办环节和资金兑换业务都能在这个线上平台完成。”海门通光线缆公司的人事专员陆欣化说,“今后,我们企业办理相关事项就不必再东奔西走了,很棒!”
近两年来,海门以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在跨江融合中构建同质同效的营商环境。学习借鉴上海浦东、苏州在营商环境方面的新做法,加速接轨沪苏服务标准、内容和平台,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水平系统性提升,打响“万事好通·马上办”品牌,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一网通办”体系。打造“长三角+”通办模式,持续梳理“通在外”“外在通”办事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扩大“省内通办”“跨省通办”服务圈。
今年以来,海门积极应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推出优化营商环境“77条”硬核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依托“海企通”、12345等平台,为培育入库企业搭建问题诉求在线便捷反馈通道,开通运营“万事好通·马上办”一站式企业发展数字化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智能匹配、申报线上办理、兑现落地全链条信息化功能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腿,企业少走路”。到目前为止,海门818家规上工业企业、4965家规下企业走访实现全覆盖,收集各种问题诉求298个,协调解决200多个。
记者:刘海滢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