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海安:惠民生 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感

2022

10-20

14:36

来源

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分享

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生活里总是烙印着鲜明的发展成色、民生本色、幸福底色。

加大民生投入、促进就业创业、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强农惠农、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加强济困扶残、加快教育现代化创建、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海安市民的眼前次第展开,海安正努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近年来,海安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抓手,坚持改造旧城与打造新城并举、完善功能与改善民生并重、丰富内涵与塑造特色并进、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并行,加快打造交通、产业、城市联动一体的融合发展枢纽,高质量构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品位现代、文化彰显、生活便捷、管理精细”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功能现代化 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走进上湖创新区,1500亩波光粼粼的上湖湖面、55万平方米郁郁葱葱的环湖绿化带、曲折蜿蜒的环湖步道映入眼帘,南通理工学院海安校区、黑龙江工商学院长三角产教融合园区、上湖中科创新广场孵化基地、中科广场5万平方米孵化器、科创园二期项目10万平方米加速器、上湖三甲医院活力迸发,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建设示范点已具雏形。

行走在挂有油纸扇的长廊上,再悠然驻足听一首古风歌曲;鸽子广场上跟萌鸽来一场亲密约会,儿童乐园内与“小丑”快乐互动;碧霞阁内免费租借汉服,新通扬河生态廊道漫步赏满眼绿色……新通扬河生态区集生态、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如今已成为海安市民及游客休闲、娱乐争相打卡的网红地点。新通扬河生态区把打造“北部宜居新城、绿色生态空间、文化传承社区”作为目标定位,突出绿色、宜居、文化理念,综合生态、旅游等方面要素,着力打好优质教育、历史文化、健康产业三张牌。在城市建设者的努力下,生态廊道、道教中心、学校等项目正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景。

“菜肴烧得很好,非常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特别像我们这些子女都在外地工作的,能够在这里吃到这么美味的饭菜,我感到非常满意。”在海安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享受助餐服务的雷云奶奶说。如今,在居家养老中助餐服务越来越受群众关注,为保障更多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海安已有11家养老助餐点可满足老年群体助餐服务需求,用饭菜的温度温暖老人幸福“食”光。

近年来,海安围绕生态宜居、交通畅通和功能提升,高质量实施一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支撑城市能级提升。有序实施城市更新,统筹片区整体开发。大力发展首店经济、体验经济、宅经济,创新培育现代商圈、特色街区。建立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持续完善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公共服务,健全城市5分钟便民生活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15分钟社区服务圈,不断提升城市对各类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和抵御冲击能力,使城市“现代化”更加可观可感。

管理精细化 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民生实事项目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海安在项目推进上再提速,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落实好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建设,以“绣花”功夫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切实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

在位于立发办事处的开发新村小区,改造工程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一些新修建的凉亭、健身设施等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还将进行墙面修补、更换落水管、增设停车位等改造提升项目。“我住在这个小区已经二十几年了,小区建成比较早,一些设施已经损坏了。”居民许冯华告诉记者,“之前小区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现在政府免费帮小区进行了改造,环境改善了,我们的幸福指数更高了。”

住房,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人民的安居乐业。今年以来,海安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新”换“心”,让改造好的老旧小区成为居民美好生活的新起点。对城区人民东路39号原水上村庄棚户区实施协议搬迁,进一步完善城区相关地块的更新方案,40天高效有序推进李堡中大街搬迁项目,123户搬迁户全部签约完成……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对22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涉及楼栋174幢,惠及居民约5500户,面积约59万平方米。目前,改造工程已完成50%。

近日,在丁所大桥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对桥梁的下部结构进行施工。据了解,丁所大桥改造工程7月中旬正式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桩基部分的施工,承台、台身等下部结构的施工正在按照计划有序推进。

道路改造提升的是市民出行体验,更是民生期盼。今年以来,海安高质量实施一批城建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支撑城市能级提升。长江东路世纪大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328国道快速化工程全线主体结构完工,栟茶运河航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海安段主体工程建设完成,雅周镇雅金路李港桥的新建彻底打通了连接海安与如皋两地的断头路,中坝路南延下穿铁路工程和高庄路西延、洋港路南延等工程启动建设,加快了区域间交通路网互联互通,加速实现区域一体化。

服务精准化 就业环境显著改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今年以来,海安瞄准重点产业、重要项目,抓好人才“引进、用好、留住”三大环节,强化产才融合、搭台赋能,精准高效做好全市青年人才集聚工作。

为主动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海安积极打造本土引才平台“海安用工直通车”“引才引智直通车”,创新“云端架桥”“线上引才”,组织企业与高校开展校地、校企“云签约”“云交流”等活动。依托江苏省智慧就业云平台,组织全市重点企业面向省内外高校毕业生开展直播招聘活动。密切关注、研判疫情形势,抢抓时间窗口,组织全市重点企业赴扬州、南京等地高校开展海安专场校园招聘活动,上半年线上线下举办各类招才引智活动51场,累计提供大专及以上岗位数6312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432人。

为了让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持续抓好“海安名家、名师、名医、名匠”等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抢抓重点民营企业人才人事综合改革机遇,积极争取机械工程高级职称自主评审委员会权限落地,指导用人单位承接用好下放权限,充分发挥天楹集团环保、机械双专业中级职称自主评审作用,培养自身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目前双中级网上申报152人,已超过去年申报的双倍人数。科学制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海安出台“人才强市36条”政策,统筹用好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服务资源,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海安出台的住房保障政策是海安市委、市政府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关怀关爱之举,让我们切实感受到贴心暖心温馨。好风凭借力,送海上青云,相信在一系列人才政策的支持下,海安一定能够源源不断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持续不断放大创新创业活力。”来自南通的青年人才杨凯说。

海安始终秉承“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理念,不断优化人才生活环境,落实生活服务待遇。开展举办“高校学生处长海安行”“高校学子看海安”等人才联系活动,打造“才聚海安智注新城”主题品牌。丰富大学生政策咨询服务台、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功能内涵,推动实体服务向网上服务延伸,让数据多跑路、人才少跑腿。

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协同各区镇街道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援助48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0人。举办各类人才招引活动90场,提供招聘岗位1.1万个,兑现“海安英才”计划配套资金约1000万元。

时代的“民生热词”一直在变,不变的是人民的幸福感觉。补齐“民生短板”、提高“民生质量”、满足“民生期待”。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凝聚成了海安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民生改善的“支撑点”,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便捷和实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与服务,“生活在海安就是幸福”正如你我所愿。

(陈俐君 姜明 濮端建)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