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理论圆桌 > 正文

赓续精神力量 绘美乡村画卷

2022

10-29

10:45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这背后既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着“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坚定立场,更彰显了“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的为民深情。2015年2月,习近平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当地推进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说到底,是因为乡村振兴措施行不行,关键得看农民高兴不高兴。

大国崛起,农为根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目前,我国仍有5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9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比较明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做好“三农”工作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压舱石”“强支撑”。回首非凡十年,我们实现了历史跨越——从2013年至2020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899万人,年均减贫1237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种地挑上“金扁担”、牢牢端稳“中国碗”——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用踔厉奋发的勤劳与汗水走出了一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

复兴之路、振兴之局,对中国农村来说,依然路阻且长。回望脱贫攻坚创造的东方传奇、“三农”事业舒展的大国荣光,总有一些精神的力量澎湃其间、激荡其间。比如,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又比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两种精神虽跨越不同时间线、集结不同参与者,却一脉相承地在中国最广袤的农村大地传承开去,激励一代又一代“三农”工作者无惧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闯关夺隘之艰,以夙兴夜寐之勤、力挽狂澜之智、一往无前之勇迎接“乡愁”悠远的春天。

人无精神不立,“农”无精神不强。一个共识越发清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歇歇脚、松口气。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勇往直前。躬耕在万亩良田也好、驰骋在新时代果园也罢,扎根在中国农村的广阔天地,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价值提升、全产业融合,更要扛好精神的旗帜、汲取精神的力量。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惟有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等激励之下,才能实现农村更富裕、农民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激情满怀、苦干实干,在沃野谱写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华章。

(罗晶晶)


[编辑: 吴一多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