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11-07
14:29
来源
启东日报
分享
“去年试种的200亩水稻获得丰收,今年扩种的300亩产量更高。”近日,启东寅阳镇林启村500亩稻田飘香,丰瑞家庭农场主陆凯健高兴说道。
“田头一片稻,圆梦数代人”。放眼启东全市,已涌现1000多个丰瑞家庭农场这样的种稻大户。2014年,启东水稻种植面积仅数百亩,经过连年井喷式扩张,今年突破9万亩。此番场景,9年前仍是历代乡亲的梦想。因启东土壤“犟黄泥”漏水特性,竟难以长成一片丰收稻田。
“启东滨江临海,成陆200多年,启东都是漏水的‘犟黄泥’,2012年之前没有一块稻田。”启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健表示,为了吃上“家田白米”,启东多次尝试“旱改水”,上世纪70年代曾大规模开展水稻引种工程,因效果不佳而作罢。
突破,源于一次“土尝试”。2012年,在启打工的农民王加法兄弟“异想天开”,运用“稻田四周沟渠屯水”的“笨办法”,用50亩低洼地尝试种稻,获得成功。他随后扩大种植面积,流转500亩土地,通过提升稻田四周沟河水位、机械化深耕减少土地漏水等方式种植水稻,亩产超800斤,引发轰动。
“屯水种稻”似昙花一现,调水难、成本高,难以在市面上推广,却给了农技人员以启迪:可否通过深耕细耙,密实稻田底板,减少“犟黄泥”漏水?经过反复试验,果然奏效,由此也破解了过去数代人“旱改水”失败的原因——以人工及水牛耕耙,耕作层只有数厘米,且因田块分散、高低不平,无法密实稻田底板,堵不住漏水。
农技人员得出结论:“犟黄泥”上大规模种稻,必须有优质、连片、平坦、可灌溉的农田,还需要现代化农机及配套设施。但在当时,几乎没有村组能满足这样的条件。一筹莫展之际,启东吹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号角。搁置数十年的农业“旱改水”,按下“重启键”。
“犟黄泥”服“软”于高标田,辅之于日渐强大的农业机械、功能齐全的灌溉体系、愈加周全的技术服务,加之国家惠农政策和市级财政连年亩均100~300元的奖补,启东水稻种植面积从2014年的几百亩,连续多年呈井喷式扩张。2021年突破8万亩,今年再创9万亩新高。当年,17家种植户率先“吃螃蟹”,大获成功后农场主们纷纷跟进,截至目前,启东种粮大户(农场、合作社)已达1060个。
驱车吕四港镇,路边“吕鲜大米”广告牌高高竖立。吕鲜人家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浩然是哈尔滨人,2017年在吕四流转1300亩高标准农田种植水稻,此后连年扩大规模,如今种植面积超万亩。“吕四不仅海鲜好,还能产好米,是不折不扣的鱼米之乡。”
稻花飘香,效应多多。2020年,启东实现历史性逆转——从大米“购进市”变成“外销市”。“去年全市稻谷平均单产达1050斤,相较于传统的‘豆、麦’旱作模式,亩均增收超500元。”陆健感慨,驯服“犟黄泥”,收获的不只有经济效益,更为江苏东部增添了一座“粮仓”。
(作者:姜斌)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