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2-09
09:54
来源
分享
□曹荣琪
一场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打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理论宣讲,需要在理论本体的基础上进行上溯、中扩、后续,这是我听别人讲座的感悟,也是自己从事理论宣讲的体悟。
以正在宣讲的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例,党的二十大报告、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和党章修正案尤其是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宣讲的本体,是重中之重。
实际宣讲中,聚焦这个本体,为了讲清楚、讲透彻,展现理论的历史魅力、逻辑魅力和实践魅力,可以作一些上溯、中扩、后续。
所谓上溯,就是把本体的理论来源往前推一推。比如,讲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社会历史的整体结构出发,通过大视野、长时间的方式来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18世纪后,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双元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科技与生产力突飞猛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同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特权和封建统治,极大促进了人的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看到这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另一面:其一,西方现代化是一种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资本追求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是这种现代化的价值旨归,“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就是物对人的统治,死劳动对活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其二,西方现代化是一种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化,不仅使得“农村从属于城市”,而且“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西方一些国家通过对外侵略和扩张,对亚非拉国家进行殖民,通过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不平等掠夺财富。其三,西方现代化,资本大行其道,无限扩张,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全球变暖以及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宣告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的终结。类似这样的上溯,可以增强历史感、开拓性,让听众更加信服。
所谓中扩,就是把本体内容扩充,佐证本体结论的正确性。比如,讲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尤其是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提出并贯彻“三新一高”、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有极为丰富的扩充内容。
可以扩充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我们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这段浓缩了许多内容,意义深刻,情感真挚,意志坚定。对这个话题,可以扩充一些事实和故事。二是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这是非常激励人心的,尤其是基础设施和科技领域成果。三是全面从严治党和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成果。这些都可以扩充一些数据和案例,增强佐证力和生动性。
所谓后续,就是用实践中一些事情来展示理论的运用和成果,让听众更加坚定本体的正确性,增强落实的坚定性。比如,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赴延安,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又如,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又如,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指出,“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和目标,但每个国家都应结合自身实际作出路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独特的客观条件决定的,是中国社会制度和治国理政的理念决定的,也是中国在实现现代化长期实践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决定的。中国始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互交融、相互成就”。
当然,后续内容在证明本体理论观点时,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指出“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来印证理论本体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