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江苏如东:“五彩”地方文化课程奏响乡土教育“协奏曲”

2023

03-15

12:37

来源

如东发布

分享

“孩子们,我们家乡有哪些文化名人,你们知道他们哪些故事呢?”

“文天祥、范仲淹、郑板桥……”

“还有粟裕、陶勇、吴亚鲁……”

近日,在江苏如东,当地幼儿教育研发地方资源课程研讨活动中,教师现场引导提问,幼儿踊跃回答,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开设地方文化体验课程,不仅帮助孩子们了解家乡,而且也让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文化认同……”当地一家幼儿园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这学期备课时,组织老师寻访当地地域文化资源,要求老师们将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儿童教育,讲好本地故事,引导师生一起从地域文化中汲取滋养,丰富涵养,提升品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青少年特别是儿童通过切身体会认知家乡、热爱家乡。

近年来,如东充分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五彩如东”地域文化名片,即牢记初心使命,打造“红色”之城;践行“双碳”目标,打造“绿色”之城;深耕向海图强,打造“蓝色”之城;推动文旅融合,打造“金色”之城;致力科技创新,打造“银色”之城……

如东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将目光聚焦“五彩”,研发开设“五彩”地方文化课,陪伴孩子用眼寻觅家乡美景,用嘴来品尝家乡美味,同时注重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厚重的地域特色文化,将其根植于家乡地域特色课程中,让孩子们在亲身感知、实际接触中来认识家乡、赞美家乡,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五彩”地方文化课推动了乡土教育创新,形成培育时代新人的“协奏曲”。

红色精神传承曲——不断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情怀。如东作为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特别丰富,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做起、从爱家乡开始。在不同历史时期,这里先后有数十万有识之士和热血青年投身革命和建设,是中央最早认定的中国一类革命老区县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当地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德育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家乡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革命展览馆,鼓励学生自己讲述家乡红色经典故事,在宣讲故事、角色游戏中感受先辈们奋不顾身、为国献身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金色文化欣赏曲——深入挖掘地方人文历史文化。如东先民在扶海洲上渔猎、煎盐、农耕、经商,生生不息,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渔盐文化。教育工作者通过衍生美育课程,让如东民俗文化走进儿童,引导学生在欣赏、感受、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家乡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绿色生活体验曲——培育养成低碳衣食住行生活新风尚。绿色生活,从娃娃抓起。“三河六岸”河道整治及景观绿化工程是如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标志建筑。公园亮化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时光隧道、绿化长廊等创意景点,使树木与绿篱在晚上看起来色彩缤纷、美轮美奂。教育工作者借助这些元素,让学生们主动与自然对话,在走走玩玩中体验绿色生活,接触绿色文化,增强了环保意识。

蓝色发展协奏曲——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境界。“老师,我知道天下第一鲜是——文蛤”。因海而生、傍海而长,每一个如东人对南黄海有着特殊的感情。每逢假日,很多游客专程来到如东,体验舌尖上的口福,享受海鲜的美味。到海边放飞风筝,来到有“海上迪斯科”之称的文蛤养殖基地,观赏到海边天然湿地寻觅停歇觅食的候鸟,亲身感受海味与海韵。在“亲亲南黄海”主题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感受大海,通过亲密接触大自然,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海边资源的感知。

银色精神奋进曲——有效增强地方文化精神感染力。在如东县城人民南路,有一尊青铜雕塑“海子牛”,被人们看作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一种奋进精神的象征。“我们掘港为什么会有牛的雕塑,而不是其他动物呢?如东人喜欢牛的哪些特点?为什么人们称它为如东一宝呢?”在课堂上,教育工作者与孩子畅谈海子牛雕塑时,如数家珍一般地为孩子们讲解关于“牛”的话题。在如东县锦绣幼儿园举行的地方文化体验课上,通过师幼对话,教师们与儿童一起探究地方文化元素,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通过开展地方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待扬鞭自奋腣”等奋斗进取精神,进而了解“厚德力行、耕海图强”的新时代如东精神。

红色如东踔厉奋发,金色如东镂金铺翠,绿色如东绿动中国,蓝色如东向海图强,银色如东生机无限。“五彩如东”地域文化课程从课程观、教育观方面进行探索尝试,把地域文化元素纳入课堂教学,在遵循青少年成长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也要“接地气”地将地域文化作为资源教学育人的情感血脉,不断奏响乡土教育创新“协奏曲”,培育拥有家国情怀的追梦人,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贡献新经验。

钱芸 顾娟

[编辑: 高锋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