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5-05
11:1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之魂”,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日前印发的《南通市主城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行动方案(2023—2025年)》(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保护内涵丰富、对象分类科学、管控措施有力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城乡建设中如何保护好江海文化、张謇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遗产、守住文化根脉?记者近日进行了探访。
应保尽保,夯实历史文化名城“家底”
清水红砖厂房外墙上爬山虎肆意生长、铸铁井盖充满了年代感……踏进始建于1956年的南通天生港铁工厂,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得益于城市更新片区既有建筑保护机制,这两栋具有近代工业建筑特征的老厂房,才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今年53岁的陶先生一直住在铁工厂附近,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据他回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铁工厂、火柴厂还有发电厂生意十分红火,当时家里有人在厂里上班是件了不得的事。童年里,他和小伙伴时常沿着河岸在厂区外玩耍的画面至今仍是美好的回忆。“现在城市更新越来越快,好多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都已经在发展中渐行渐远。如今,隔着河还能眺望到铁工厂留下来的这两栋车间,也算给我们这代人留下了值得珍藏的记忆。”
南通铁工厂保存下来的车间、井盖
“严格来说,铁工厂其实并不在保护名录里,但将这些烙着工业印记的老厂房保留下来,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一种延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历史名城保护处处长奚军介绍,对于能够体现城市特定发展阶段、反映重要历史事件、凝聚公众情感记忆的既有建筑,我市明确在城市更新区域既有建筑拆除应履行调查评估、专家论证及社会公示等程序,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城区现有历史文化街区4片,历史建筑57处,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5处。《行动方案》明确,要保护寺街、西南营、唐闸、濠南历史文化街区、天生港等历史地段的街巷肌理、空间尺度以及古井、古桥、古树名木等环境要素,从整体上保持“一城三片”“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和传统风貌。眼下,相关部门正在梳理主城区已公布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开展全域全要素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工作,通过查漏补缺将符合认定标准的对象按程序列入保护名录。到2025年,将形成南通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及分布图,实现应保尽保。
修旧如旧,赓续通城文化根脉
承载着老南通记忆的寺街、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是南通市区现存最古老、历史最悠久、文化最深厚的区域。其中,南关帝庙巷明清住宅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西南营历史街区内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一处明清古建筑群。经过修缮保护,这一古建筑群已获“新生”。
南关帝庙巷明清建筑群位于南关帝庙巷10号和11号的东头巷口,由东西两个合院组成,两院相通,共23栋建筑单体,占地面积约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30平方米。整个住宅建筑群采用“一进五堂”布局,穿堂自南向北可直达最里面,称得上是南通古代民居的典范。
“我们在修缮的时候,始终秉承‘最小干预、最大保留’的原则,基本不会改变它原有的结构、风格和历史特征。像东宅轿厅,只有一根中柱因腐蚀严重进行了更换,其它包括屋顶上的檩条我们都只是进行了整理。”据崇川区文旅公司规划建设科工作人员纪益新介绍,这次修缮,对原有椽、檩、梁、枋等木构架,均以保护性修复为主。完好的保留利用,腐朽的则采用同材质材料,按原工艺进行维修或更换,以达到“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保护修缮效果。
南关帝庙巷明清住宅
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留给现在的,也是现在留给未来的。《行动方案》明确,要融入城市更新行动,开展环濠河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各级文保单位及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精细化”整治,逐步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相适应的城市功能,彰显地域特色和地方建筑文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要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对古建筑、老街区等进行修复改造,而我市也一直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如今,金沧江故居、通州女子师范门楼及辅房等经过保护修缮后,已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通州女子师范门楼
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没想到南大街附近居然还有这么一处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以前来逛的时候居然从来没发现。”2日,市民张先生一家从如东来南大街购物的时候,不远处露出的古建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顺着巷子往里走后,才发现繁华闹市处居然藏着一片幽静之地,值得漫步细品。
张先生所说的巷子是南关帝庙巷,作为连接南大街和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一入口于今年年初改造完成。原有的治安岗亭、非机动车棚被拆除之后,视野开阔了许多。重新铺设的地面正中央嵌着一幅寺街西南营明清平面图,休闲座椅附近的铜地标则对南关帝庙巷等进行介绍,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崇川区文旅公司总工程师张曹华告诉记者,在南关帝庙巷打通的基础上,接下来还将对冯旗杆巷、掌印巷入口实施改造,彻底打通和南大街之间的交通微循环,更好地将人流引入街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和南大街商圈的互融互通。
改造后的南关帝庙巷入口
“保下来”,更要“活起来”,南通持续探索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我市正在全力推进唐闸工业遗产申遗工作,放大唐闸“中国近代工业遗存第一镇”的文化特质。在唐闸历史文化街区,大达公电机碾米公司这座百年历史建筑里,开放了一个活字印刷体验馆项目供游客体验;唐闸老工房作为工房生活体验馆对外开放运营,广大游客在追忆中感受时光的脚步,在尘封的老宅中体会时代的变迁……通过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唐闸古镇已成为众多游客周末、节假日“打卡地”。此次《行动方案》明确,要推进各类保护性建筑及传统民居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推进寺街、西南营、唐闸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策划研究,探索沉浸式、体验式文商旅休闲融合的多元活化利用途径,让历史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记者 俞慧娟 见习记者 吕雪琦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