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7-13
10:52
来源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他感慨,“中华文化的传承力有多强,通过这个苏绣就可以看出来。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如同波澜壮阔的长河,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浇灌出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博大悠远的中华文化,涵养了讲信修睦的传统思想,造就了兼容并包的处世哲学,催生了世界大同的文化理想,留下了协和万邦的精神传承。这些思想、哲学、精神,让中华文明辉煌于史、溢彩于今,虽经风雨波折而始终屹立如新,成为一种“亘古亘今”的文明。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更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的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的支撑所在,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所系。亿万中华儿女秉承家国情怀,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国家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下了一个个壮丽篇章。今天的中国经济,不仅以“春江潮水连海平”的状态砥砺前行,而且以“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势头创造更多可能。何以中国?能量正蕴于此,奥秘正藏于此。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五千年前的风早已止息,而它还保留着在风中的姿态。青铜器文物上的段段铭文,勾勒出周秦历史的模样,记述着周秦文明的演变,一件青铜器,就是一段被铭铸的历史;人头壶头微微扬起,似被赋予了生命,宠辱不惊地向我们诉说着人世间的跌宕起伏,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这些历史文物,不仅是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更是文明演进的记载。透过它们,我们看到悠悠的历史长河从我们面前奔涌而过,闪烁着潋滟的水光。
近日,“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启动。网络媒体以精湛的特效技术、情景化的呈现和通俗化的阐释,再现历史、还原历史,展现了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价值理念、精神特质和气度神韵,让人们在了解典籍、亲近经典的同时,深切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启动“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就是以网为媒,对话历史,通过一篇篇精品力作,回答“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亦能激发一个民族走向复兴最可依托的力量,汇聚起中华民族奋进新时代的蓬勃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以文化人,以文润人,我们从中华文化中“采矿”,激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定能引领亿万人民迈向复兴之路。(江韵)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