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读懂“回信期许”,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奠实基础

2023

07-22

11:51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时强调。

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激励科技工作者以更饱满热情投身科普事业,为进一步做好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发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国家科普能力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国民科学素质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社会基础,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自2002年12月开展“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以来,一大批院士专家坚持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接续努力,从天山南北到八闽大地,从东北雪原到西南边陲,从中心城市到偏远乡村,深入大中小学、党校机关、乡镇农村等,开展了2000多场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性科普活动,为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

播撒热爱科学的种子、点燃崇尚科学的热情,离不开科普工作。科学普及作为实现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有180多万名科普专兼职人员。只有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才有科技发展的坚实基础。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的同时,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把科普展览和课堂搬到学校、社区、工厂、村庄……我国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两个流动科普项目,已累计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多伟大征程中,党始终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与知识分子工作。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经历了科学救国、科研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非凡旅程,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独特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是几代科学家群体的成长与中国科技发展的实践同频共振的结晶。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在祖国大地上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数十年磨一剑”的超然毅力,皓首穷经钻研一个领域,密切追踪科技发展的前沿,在推动科技进步与谋求人民幸福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创造出了许多石破天惊的科技成就。科学精神是引导科技工作者不断前行的指路明灯。科学事业是接力事业,只有薪火相传、后继有人,才能实现科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更多年轻人勇闯科学探索“无人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

科学无止境,探索永不停。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一定能使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创新力量。(沈捷)


[编辑: 季肖寒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