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8-03
11:01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8月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提到,将全面升级“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推动模式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商店,实现软硬件三方联动,方便用户一键进入模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课、游戏、社交……今天的互联网,不仅是“哄娃神器”,更是“娃之必备”。玩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网络原住民”越来越多——因此,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角度审视移动互联网的规矩与制度显得迫切而关键。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21年有关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91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今时今日,这些数据只增不减。近年来,国家网信办指导网站平台持续推进青少年模式建设。模式自上线以来,普及率稳步提升,在帮助未成年人减少网络沉迷和不良信息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得不说的是,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与用网环境依然复杂而严峻。比如有调查发现,尽管85.9%的未成年人和91.6%的家长都知道青少年模式,但设置过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和家长均不到5成。有的青少年模式如牛栏关猫,有的干脆用家长账号李代桃僵……总之,技术屏障在护佑青少年上网层面仍有大可作为的空间。
清朗网络,孩子为先。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对未成年人网络信息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作出全面规范;去年5月,中央文明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相关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最近,司法部、国家网信办专题研究审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加快推动条例立法进程。于此背景之下,“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既是迎难而上,也是顺理成章。
从“青少年模式”到“未成年人模式”,看起来是名称的变化,说到底是系统的升级。一方面,它提升了模式建设的层级,使得良法善治更具刚性;另一方面,也对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保护盾”做了具体而微的规定,更细化、更全面、更可操作、更好监督。比如“未成年人模式”下的分龄化设计,防止了制度的“一刀切”之弊,也增强了模式建设的落地性。当然,这也提示家长尽好主体之责,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凝聚更多共识与合力。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模式亦非一劳永逸。立足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新形势新要求,建设好升级版的“未成年人模式”,这是共同为遨游在互联网信息海洋的未成年人保驾护航的必由之路。(邓海建)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