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盐碱荒滩长出滨海“新粮仓” 江苏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新增耕地3000余亩

2023

09-06

14:2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夏末时节,如东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内,部分水稻已进入抽穗期。微风吹过,泛起层层稻浪,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如东是沿海农业大县,境内拥有大片滩涂和盐碱地,未利用的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也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如东以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为试点,大力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扩容、增效。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实施完成,累计增加耕地面积3000余亩。

探索良法,激发土壤活力

“当时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片荒滩,地面上遍布白花花的盐渍。”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由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负责实施,技术人员陈澎军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滨海盐碱地不同于普通的土地,土壤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几乎为零,且质地比较松散,遇水易板结。不保水、不保肥、不保温,也导致植物很难在盐碱地上生长。大区域调查、土地平整、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同步进行土壤改良、肥力提升……2017年起,省地质局海洋院的盐碱地改良团队开始为这片土地“对症下药”。

“我们将平整好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田地,并根据前期调查和土壤测试结果,设计每块田的宽度以及沟的宽度。”陈澎军告诉记者,盐碱地上,首先要解决的是脱盐的问题。团队在改良区构建淡水微循环系统,以达到上部洗盐、四周阻盐的目的。简单来说,一方面通过雨水和引入淡水的方式,对盐碱地不断冲洗,将盐分向外排出;另一方面,在最末端挖建环绕整个项目区的独立水系,实现内部水系循环的同时,阻隔外部咸水入侵。

脱盐之外,更重要的是改良土壤性状。省地质局自主研发土壤改良剂和改良有机肥,将易板结的土壤调节成健康状态。从改良后的土壤剖面来看,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疏松结构的耕作层,土壤性质、土壤质量得以改善。如今,土壤平均盐度由进场前10‰以上降至3‰以下,土壤平均有机质从进场时近乎于0上升到10‰。

选育良种,盐碱地上“种希望”

土壤改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盐碱地上选种的植物,也随着改良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着变化。

在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展示区内,一块块小田内栽种着松早香、紫香糯、盐稻10号、盐稻12号、海璞1号等八个品种。“这边既给大家展示,也便于技术人员观察记载土壤性状、作物长势等。”陈澎军说,这些水稻品种都是经过试验田里的层层筛选,最终才在如东基地进行推广。

改良早期,田菁、碱蓬、盐蒿等中重度耐盐植物被种在了盐碱地上。这些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分,对于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调节土壤耕作层环境具有促进作用。改良中期,盐碱地上则换种了油菜、大麦、选育水稻等轻微耐盐作物。改良后期,基本能满足小麦、水稻等一些普通粮食作物对于土壤的需求。

“我们在试验的时候,既要考虑以同样的品种适应不同的改良剂,也要考虑如何在同等土壤条件下适应不同种子。比如在光照、灌溉、土壤盐分养分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不同种子进行试种,最终好中选优。”陈澎军告诉记者,团队既负责盐碱地的技术改良,同时也承担着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通过示范区的大面积种植,最终从本土的试验品种里选出产量高、口感好,耐盐性、抗逆性强等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滨海盐碱地生长的优质品种。

管护并重,让改良田变高产田

4日下午,一架搭载着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在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技术人员缪源卿操控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巡田”,采集的结果将作为分析作物和土壤的依据。

“我们主要是通过分析植物长势和指数计算,来判断土壤内盐分、水分、微生物、有机物等指标情况。”缪源卿告诉记者,不同健康状态的植物吸收反射的光线是不一样的。在人肉眼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光谱传感器跟踪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分析数值,对土壤“缺啥补啥”。“比如,钾超标了就先不补钾,氮缺了就多加一些。”

除无人机定期跟踪监测,技术人员采样抽测关注土壤性状外,周边布置的监测井、监测点也实时监测着盐碱地的水盐变化情况。陈澎军说,要想让改良田一步步迈向高产田,土壤的肥力是关键。虽然一二期项目所在的盐碱地已经脱盐成功,但还必须严格控制不能返盐,在水土保持上下功夫,同时通过秸秆覆盖、秸秆还田、针对性施以定制肥料,更好地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成为粮食丰产的沃土。

掘苴垦区盐碱地改良土地整治项目面积约1万亩,其中一期约4000亩,二期约1000亩,三期约5000亩。目前,一、二期项目已全部通过补充耕地质量验收,除沟渠等配套设施外,累计增加耕地面积3000余亩;三期项目正在开展配套水利工程设施建设,预计2024年可形成耕地。通过改良利用,被称为“农业荒漠”的盐碱地逐渐变成滨海“新粮仓”。一组数据显示:一二期项目中耐盐水稻亩产由最初的600多斤到现在高产田块可达1300斤;小麦亩产由最初的300多斤到如今高产田块可达1100斤。

[编辑: 张姮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