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寻回中秋节的厚重历史感

2023

09-29

10:3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亘古不变的中秋明月,已转化为一种厚重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寄托。不过,身处传统文化不断被流行文化、快餐文化瓦解的时代,身处互联网“一网打尽天下”、可随时随地“天涯共此时”的时代,身处物质极大丰富、对节日的渴望不断被冲淡的时代,今天的我们,还能寻回中秋作为传统佳节的厚重感与历史感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当中,中秋,大概是最具中式审美和文学情境的节日。每当想到,身处二十一世纪的自己和李白、苏东坡抬头望的是同一个月亮,就仿佛置身一条流自遥远过去、流经现在、又流向未来的长河,渺小的个体生命因为融进了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而变得深沉壮阔,拥有了温暖恒久的归属感。关于中秋的名诗名篇,能让我们心头涌起对中华文化和母语的深深热爱,品味中文细腻精微、丰富幽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之美,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以中文为母语的独特幸福感。其实,越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环境多元化的今天,越需要我们保持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审美,才能赢得其他文化的尊重和认同。家国情怀、对故乡故土的爱,从来不是抽象和空泛的,而应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融入日常生活的浸润熏陶中,融入我们对每一个传统节日的珍重对待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爱人亲人友人团聚的渴望,是中秋另一个鲜明的价值符号。关山难越,时空隔阻,因牵挂和思念造成的情感张力在中秋月圆之夜达到顶点,令人千回百转。而在交通和通信技术让世界“触手可及”的时代,我们被沉冗喧嚣的海量信息包围,被各种即时互动的社交平台占据精神空间,却常生出孤独感。以至于有人感慨,过去是“天涯若比邻”,而今是“比邻若天涯”。在这月圆人团圆的节日里,让我们重新审视内心的情感:对于平凡相守的幸福还能发自内心地珍惜吗,对爱人、孩子和老人是真正的有效陪伴吗,能正视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吗,对友情的维系是真诚的吗……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若问读者诸君包括我自己,是否记得去年中秋做了些什么?恐怕都没有多少印象。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已经深度重构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是手机,让我们对网络上的存在感超过了对现实生活的投入感,习惯浮于生活的表层,缺乏更深层次、更有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而中秋,不仅是四季更迭的节点,更应是人生岁月的书签。不知今夜能否看到圆月,如果可以,让我们去拥抱真实的中秋月夜,去看城里的月光,乡野的月光,江畔的月光,河岸的月光,去聆听城市的呼吸,感受大地的心跳;如果云层遮住了圆月,我们依然可以在对历史文化的悠悠寻味、对真挚情感的长久呵护、对自我人生的珍重思考中,让月华清辉洒满心间。(唐彦云)

[编辑: 吴一多 姚沁辰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