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0-31
11:1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这是我国时隔16年再次启动文物普查,而这次文物普查也将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
万物荣华,江山如画。文物是历史的绝唱,是文化的荣光。文物普查是一次“摸底”,既有利于了解清楚中华文物的基因脉络,更能帮助国民重塑文物认知并强化文保科普。
文物普查,利国利民。华夏五千年的浩荡文明,记录在文物的命脉之间。从1956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始,从一批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核定公布,到一项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被建立;从文博机构队伍的加强,到文物档案的完善;从地上地下到水下......在中国,文物内涵不断丰富、文物保护对象不断扩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此次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计划用3到4年时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总目录,为系统廓清我国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要保护,先普查。最近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方向指引,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第一”,普查是保护的前提,保护是普查的目的。摸摸底、算算账,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
有普查,更自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环姿玮态,百代是崇”的故宫博物院,“石刻渊薮,翰墨津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博物馆,“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西藏布达拉宫,“凿空丝路,连贯东西”的敦煌研究院……形形色色的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涵养着我们的文化认同,培厚着我们的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才能传承文化基因。让文物在世界舞台说话、让历史在文明场域发声,毋庸讳言,文物普查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修课。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文物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文物是倾诉者、也是预言者。借助文物普查,让沉睡在中华大地上的文物都能在新时代生动表达,我们才能更好地启迪当下、守望未来。(邓海建)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