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1-16
11:40
来源
如e如皋
分享
雉水皋地、朱鹮之乡,因为一个美丽的约定——对口协作,将江苏如皋和陕西洋县紧密相连。自结成协作单位至今已有6年,两地紧紧围绕人才交流、劳务协作、产业合作等方面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同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跨越1500公里的距离,如洋友谊之基持续夯实,协作之桥更加通畅,联动之路越走越宽,已经成为人缘相亲的“兄弟”、使命相连的“战友”、发展相融的“伙伴”。
黑谷飘香时 丰年美如画
日前,在洋县纸坊街道周家坎村的如皋-洋县5000亩有机粮油基地内,种植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开镰收割有机黑谷,确保最后一批稻谷颗粒归仓。基地负责人黄志荣告诉记者,正在收割的有机黑谷稻田和其它稻田不一样,稻田里还养殖了3000只麻鸭。稻田可以为麻鸭提供生活觅食环境,麻鸭也能为稻田除害肥田,这样一来,每亩“稻鸭共生”稻田比普通稻田能多收10%左右的稻谷。
“稻鸭共生”稻田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如皋洋县两地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将生产出的有机黑米以及有机稻田内的鸭子通过如皋市直接销往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
“我们会有两份收益,一个就是有机黑谷的收益,经过筛选包装后的有机黑米每公斤能卖到30元以上;另一个就是有机稻田鸭的收益,每公斤可以卖到30元左右。”黄志荣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有了“稻鸭共生”模式的加持,每亩田的综合产值能达到6000余元,不仅公司能赚到钱,周边群众也跟着赚钱。
据悉,在苏陕协作项目的带动下,南通水明楼酒业有限公司在朱鹮保护区周边投资建成了如皋-洋县5000亩有机粮油基地,公司每年定向回收洋县优质稻米1600余吨,带动了洋县260户的800余人增收致富。除了已经建成的5000亩有机粮油基地,南通水明楼酒业公司在洋县投资建设的黑米深加工项目也在加紧施工中,预计2024年上半年可以全面开工生产,届时可以生产谷物棒、能量棒、黑米片、米粉肽等产品,将大幅提升洋县有机产品的附加值。
凝聚协作情 共筑富裕梦
“上个月工资发了10600元,都寄回去了,家里人很开心。”42岁的侯小鹏是最早一批到如皋务工的洋县人,今年已经是他在江苏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工作的第5个年头。从最初做一些简单的打磨工作,到如今熟练地操作焊枪切割钢板,侯小鹏的技术不断精进,工资也是水涨船高。
“月薪过万”,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侯小鹏来说,梦想正在慢慢照进现实。侯小鹏开心地告诉记者,他来如皋的第3年就攒下首付,在洋县城里贷款买了房子,老婆和孩子现在都住在城里。“我们厂里还有工人工资能拿到14000多元的,我还要努力。”侯小鹏说。
其实侯小鹏和海通海洋的故事,只是如洋产业协作、人才交流的一个缩影。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洋县,随着越来越多苏陕协作项目在洋县落地生根,洋县群众家门口就业的路子也越来越广了。
今年,洋县龙亭镇平溪沟村依托苏陕协作资金发展起来的200亩石榴迎来首次挂果。这个项目还带动周边村民120多人到园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500余元左右。“除了石榴,我们还有蟠桃、栗子、猕猴桃等多个苏陕协作项目,近年来,靠着这些项目,全村人均年增收500元,预计今年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够增加50万元。”平溪沟村党支部书记章小庆对村子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同饮一江水 生态谱篇章
如今,走在洋县的山野,朱鹮随处可见。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程师段文斌告诉记者:“20世纪中叶,朱鹮濒临灭绝。1981年5月23日,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洋县境内被发现,从那以后,洋县与朱鹮,便牢牢捆绑在一起,用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一个国宝种群的恢复和壮大。曾几近灭绝的朱鹮,其全球种群数量已超过5000只,其中中国境内4400只,栖息地呈现出以秦岭为中心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扩展的趋势。”
为了保护朱鹮,几十年来,洋县良田不打农药、不施化学肥料,为有机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洋县已建成以有机水稻、有机中药材、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为主的有机基地17.08万亩,认证有机或有机转换产品15大类110种,发展有机生产企业41户。
近年来,洋县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陕西龙亭田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总面积200余亩,集稻渔文化、产品展示、成果转化为一体,可实现亩产千斤粮、万斤蛙、10万元的效益。夏秋季节,基地内荷花盛放,稻香四溢,蛙鸣声声,田园美景让游客留恋其间,为有机种养与生态旅游相融共生提供了生动的范例。截至目前,洋县全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面积5546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4个,注册稻渔产品商标2个,带动群众增收1635万,有机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引擎。
2021年,洋县还向南通赠送了10只朱鹮,美丽的鸟儿成为勾连江海之滨与三秦大地的友谊使者。近年来,每年都能见到东方白鹳在如皋筑巢安家的报道,从中不难看出,两地携手,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有野生朱鹮在雉水大地翩翩起舞,引吭高歌。(李军)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