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打好增收组合拳 奏响富民新乐章

2023

12-05

10:02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收入是民生之源。前三季度,海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35元,同比增长6.6%,增量和绝对值均位列南通各县(市、区)第一。近年来,海门全力打好农民增收致富组合拳,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就近就业、农民人才培育等方面发力,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

发展产业 促进持续增收

“走,去摘草莓!”小雪刚过,四甲镇头桥村党总支书记郁浩东把记者带到了村里的泉氏农业千亩草莓种植基地尝鲜。“红颜”“初恋”“天使”“紫金久红”“紫金香雪”……近几年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草莓品种,都在这里结果。

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果香扑鼻而来——绿油油的叶片间,白的花、红的果,星星点点。“红白黄黑四色草莓是我们公司的特色,目前主要是供应给一些电商平台,网上每公斤售价200元左右,甚至分装后论颗卖。”泉氏水果种植有限公司副经理张涛说。

泉氏农业是一家大规模种植高品质水果企业,公司在头桥村种植了800多亩的草莓和葡萄,主要供给麦德龙、盒马鲜生、百果园等大型商超平台,年销售额超2亿元。

“我们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浅层水丰富,四季瓜果飘香,是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核心区。”郁浩东介绍,近年来,村里企业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蜜蜂授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草莓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平均亩产值2.25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要旺,草莓产业只是海门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门积极把优势资源转化为更多优势产业:海门山羊存栏量42.3万只,年销售额突破4.62亿元;四青作物播种面积16万亩次,年产量10.26万吨,年产值超过10亿元;西(甜)瓜播种面积6万亩,总产量1.7亿公斤,总产值超5亿元……如今,海门农业产业遍地开花,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帮助就业 激发内生动力

昨日,记者来到海门港新区头甲村,看见村民黄瑞祥正带领组员在辖区三级河道上清理河面。“我原来养羊没有多少收入,加入了头甲村的劳务公司后,每年的固定收入就有4万多元。”黄瑞祥笑着说。

头甲村是海门传统的建筑村,村内经济结构单一,没有优势资源、产业,壮劳力又基本跟随建筑队外出劳务。2020年,头甲村针对海门港新区三级河道存在管护需求、辖区“6070”人员多且劳动技能弱等实际情况,主动争取新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财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试水组建头甲村劳务有限公司。

“劳务经济具有抗风险能力强、收益稳定等优点。”头甲村党总支书记江美介绍,目前头甲村的劳务公司吸纳了辖区内剩余劳动力50余名,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盘活了村级经济。2022年,头甲村劳务公司在扣除必要的经营支出后,为村集体带来了超40余万元的收入。

今年,海门街道三南村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苏洪集团结成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机制,将村里的水果基地打造成苏洪集团销售原料生产基地,目前,全村果树种植户有130余户,年产值1500余万元,亩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苏洪集团在村里投资10亿元建设仓储加工基地、冷藏加工配送中心、果汁生产厂等,吸纳300多名本地村民就业。

“这一棵棵果树就是摇钱树,我种了6亩猕猴桃,纯收入能有5万多元。”三南村村民郭树金乐呵呵地说,“过了农忙,我还可以去果汁厂里打工,增加一笔收入。”

近年来,海门不断探索创新就业模式,帮助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问题。截至目前,海门农村劳动力就业率95%以上。

培育头雁 领航共富道路

在余东镇富民村春野家庭农场的草莓园内,芳醇的草莓香沁人心脾。农场主姜丽春正带领着工人们忙碌着采摘、分拣、包装。

姜丽春2010年毕业于新疆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当同辈人都在走出去时,他却毅然选择了返乡创业。如今,春野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已有100多亩,涵盖草莓、翠冠梨、黄桃、葡萄和甜瓜等多种特色水果,亩均效益达15000元。这里也成为海门小有名气的农旅景点,每逢节假日,来农场采摘游玩的市民络绎不绝。

自己腰包鼓了,姜丽春也不忘带领村民致富。“农场这么大,我们一家人肯定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就招聘了周边的村民,让他们过来帮忙。”姜丽春还兼任海门农业干部学校和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的培训讲师,为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场经营管理经验。目前,姜丽春累计授课200多场次、培训学员40000多人次。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一支强大的“领头雁阵”。近些年,各类人才纷纷投身海门乡村振兴主战场,带动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热潮,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了底气。

香樟、榉树、红叶石楠、红叶李、桂花……在海门区四甲镇合兴村“80后”新农人许仲德的苗木合作社里,二十多种苗木让人目不暇接。从大学毕业就职长江南京航道工程局,再到辞去稳定工作、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现如今成立了林木合作社、拥有苗木作物15万株、年产值3000万元,属于许仲德的田园梦想,正在他脚下这片土地上一步步实现。

无论是许仲德还是姜丽春,他们对家乡都有一种朴素而强烈的情感,愿意与家乡共成长。在海门,越来越多乡土人才带回了资金和先进技术,更带来了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农村广阔的舞台上,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记者 袁晓婕 黄天玲

[编辑: 黄梦倩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