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江海评论 > 正文

跨界融合,非遗“传统范”焕发“新活力”

2023

12-18

11:2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南京桂花鸭非遗工坊等60个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省级非遗工坊,助力非遗焕发新生机,为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全新动能。

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近些年来,打造非遗工坊愈发成为激发内生动力、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截至目前,江苏各地设立县市级以上非遗工坊563个,今年以来,带动就业人数12万人,实现销售额425亿元,推动非遗成果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首批入选的60个省级非遗工坊中,新沂柳编、泰州木雕、金坛刻纸等各种各样的非遗老手艺逐渐从“小作坊”走向“新工坊”,实现了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交织共生。

在非遗工坊如火如荼的建设与推广背后,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更是华夏儿女人人都能“记得住的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诚然,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正是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经之路。在江苏非遗工坊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无锡惠山脚踏糕非遗工坊充分利用“脚踏糕制作技艺+研学”等方式助推产业融合发展,徐州艺香香包非遗工坊助力建设“民俗香包特色村”,常州金坛刻纸非遗工坊积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等等,当民俗与生活交融,传承与创新辉映,非遗工坊与当代生活需求紧密结合,璀然绘就了乡村振兴的靓丽底色。

从“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如何走好非遗工坊发扬传承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非遗作为世代传承的文化资产,其经济价值亦不容忽视。随着非遗向现代市场的融入,非遗工坊充分挖掘非遗的潜在价值,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非遗文化为基点,蹚出了一条条与旅游、文创、影视、动漫等行业“跨界合作”的新路子。在融合共创中,形成了一批批“非遗工坊+”的新业态,让“老手艺”成为“新产业”,促“传统范”焕发“新活力”,可以说,江苏首批省级非遗工坊的确立,拉开了“非遗突围”的序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可持续、可复制的选择。

乘时代春风,打造好“非遗工坊”,既是保护乡村非遗的好办法,也是振兴乡村的新举措。我们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发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推动“非遗工坊”真正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冯唯歆)

[编辑: 季肖寒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