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南通:课后服务从“有”到“优” 创新课程“五育共美”

2024

01-12

14:29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恭喜孩子获得了智能家居拼搭比赛一等奖……”1月5日,看到老师发来的微信,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学生家长黄雨花开心不已。儿子陈颢文是该校三年级学生,这学期参加了学校“乐创科技(机器人)”拓展性课程后,不仅对科学课程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


近年来,海门区东洲小学集团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科学构建“五育共美”课程体系,在开展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利用延时服务时间,创新开展拓展性课程,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素养。

踊跃参加,“走班社团”红火

“孩子们,‘车’下面有左右两个轮子,这个长杆是驾驭马匹的……”1月5日下午,在“会说话的汉字”社团,曹世芳老师讲解着甲骨文“车”的构造,指导孩子们画起了汉字画。

三年级学生陆晨曦第二学期报名参加了“会说话的汉字”社团。她拿起画笔,在白纸上认真写下了甲骨文“车”,又画上了一匹可爱的小马,然后满意地笑了。她说:“这个社团很有创意,我不仅能够了解甲骨文,还能把喜欢的字画成画。”

“每个汉字有它的意思,也藏着道理。带领孩子们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体会有礼有义、有情有趣。”曹世芳担任该社团指导老师已有3年时间。社团成立后,不少低年级的孩子在社团里了解了汉字的历史演变,也对语文越来越感兴趣。

在“布衣坊”,孩子们全神贯注地设计旗袍,展示台上五彩缤纷的褙子、长衫、直裾深衣都出自他们之手。指导老师洪佳慧自豪地说:“桌上的缝纫机,孩子们都用得很熟练,穿针、打结是最基本的操作了。”

“特色课程太多了。我特意定了闹钟,就为了帮孩子抢到。”学生家长杨华说,学校2023~2024第一学期“走班社团”在学校公众号上一公布,65个特色课程大多秒空,没抢到的家长感到很遗憾。儿子岑知恒才二年级,参加“金钥匙”科学社团后,如今对科学书籍爱不释手,“对科学的兴趣被完全激发出来了。”

“学校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建设。我们想让每个孩子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核心素养,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找到自己、成就自己。”海门区东洲小学集团总校长吴建英介绍,学校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共美”为导向,设立了“蒲公英”母语学习中心、“月亮河”生活学习中心、“小天鹅”艺术学习中心、“北斗星”科创学习中心和“蓝精灵”体育学习中心,在延时服务中创新设置了70多个特色课程。

孩子们在多彩的课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才能,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一年来,该校学生1500多人次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以爱为核,“双师型”老师涌现

一下、两下、三下……锉刀慢慢移到连接处,四年级的陆怡萱减轻了手里的力道,眼看着“小鲸鱼”挂件就要完工了。“老师,我的小兔子梳子好了,您看看……”“老师,我的贺新春摆件也好了……”同样是四年级学生的仇昕玥和何文霆得意地把作品展示给“鲁班乐木坊”的指导老师陈洁看。

外人很难把外表斯文的陈洁和木匠联系在一起。她是一名语文老师,也是学校学科带头人,担任四(2)班的班主任。得知很多学生对木工比较感兴趣,陈洁主动担任了“鲁班乐木坊”指导老师。学校为她联系了专门的木匠老师,每周末,陈洁都会花好几个小时上门学艺,从钻孔、切割、打磨、刨平面等基本功学起。陈洁表示:“看到孩子们在做木匠活儿的过程中体验着劳动的快乐,学会面对和接受挫折,获得更加沉静的力量,我感到非常开心。”

同样是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的马文艺,是学校“戏剧社”的指导老师。她利用寒暑假回老家盐城时,专门向行家学习皮影戏,就是为了“把传统文化植入孩子内心,让他们有强烈的文化自信”。

像曹世芳、陈洁、马文艺、洪佳慧这样兼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能力的“双师型”老师在该校越来越多。一年来,该校教师在省、市、区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及数学竞赛中共100余人次获奖。

“爱国主义教育微党课、禁毒教育、消防知识讲座、科学小实验、历史故事讲述、生活小常识……”1月8日下午,随着延时服务的铃声响起,该校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走上讲台讲课。面对“新老师”,孩子们兴奋、雀跃,课堂参与格外积极。学校坚持每周一举行“家长进社团”活动,把学校小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为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开展特色课程中,让教师和家长主动去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通过认可、鼓励帮助学生不断扩大优点,让孩子们成为最美的自己。”海门区东洲小学长江路校区执行校长张泳表示。

家校共育,实现全面和谐成长

“蒲公英”母语学习中心《全景式阅读课程群》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五育共美”:让每个生命得到最好的成长》获批江苏省第四批“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去年亮眼成绩的背后,凝聚了老师们的辛勤汗水。

“孩子需要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就是我们的目标。”张泳说,学校设置的拓展性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学期初,全校学生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自主在网络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及能力,自选课程、自选老师、自选教室,真正实现了“一生一课表”。同时,学校还制作课程线上评价手册,通过在线平台,邀请全校学生和家长进行课程评价。学校对学生选择少、不喜欢的课程进行淘汰,及时开发、更新学生喜欢、质量更高的课程,不断完善学校的课程设置。在击剑社团现场,二年级学生家长陈鸣键笑着说:“其他学校都没有击剑。孩子学得很认真,性格更坚韧了。”

“今天表现优异的10名同学可以到老师这儿领‘水滴币’……”马文艺给孩子们发了“水滴币”。他们可以把“水滴币”存入学校的“小水滴”银行,不仅可以作为自己评优评先的参考,还可以进行图书兑换、公益活动报名资格、各种活动课程优先参与等资格权限的兑换。这是该校的“小水滴”多元评价体系,从习惯养成、学业水平、艺术修养、活动实践、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个人成长、身心健康等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希望这种多维度的积极评价,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持久热情,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见证自己成长的足迹。”张泳表示,学校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创新课程体系,撬动每一名学生快乐成长的支点,让孩子们全面和谐成长。

拓展性课程推动了学校课程改革,使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师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不过,张泳坦言,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因为创新课程,对教师的研究、创新、跨学科、信息等多种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主体认知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据了解,南通作为全国“双减”试点城市之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00%提供“5+2”课后服务,通过学业辅导、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等方式,全面实施“一生一运动项目”“一生一艺术特长”体艺素养提升工程,实现了课后服务由“有”向“优”升级。“我们将继续回应社会关切,深入推进教育‘双减’工作,让孩子们健康成长。”1月8日,南通市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人表示。

作者:张烨

[编辑: 高锋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