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29
09:3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潮起长江口,抢抓机遇向未来。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南通水上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释放出“黄金效益”。
通江达海好“运”来
万里长江最宽处,千帆竞发。
每年,长江南通段约有48万艘次船只通过,平均每天过往船只超过1300艘次。
1月26日一早,一辆辆集卡车有序驶过栈桥,不断往返于码头和堆场之间;巨大的龙门吊吊起一个个集装箱,整齐码放在靠港的货轮上……通海港区是海轮进入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后北岸的第一个港区,也是南通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集装箱港区和江海联运枢纽港。作为长江航运的一颗璀璨明珠,早晨的通海港区已是一派繁忙的作业景象。
一艘艘南通造大国重器从这里下水驶向深蓝;各类生产原材料、民生物资通过长江源源不断补给到沿江各地和生产企业,内外贸商品流通加速……南通港拥有长江岸线4166米,与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312个港口有通航关系。全港70%的货物为长江中上游以及江苏其他地区中转服务,沿江形成国家矿石、煤炭、粮油等大宗散货中转基地,沿海形成国家LNG能源基地。2023年南通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43亿吨,同比增长9.4%。南通港口内河港集装箱完成2.7万标箱,同比增长24.5%。
1月26日,省两会胜利闭幕。南通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玉强满怀信心返回工作岗位:“省、市两会绘就了‘联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美好蓝图,南通港将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部署要求,聚力共建协同区,策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勇当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一流强港的港口先锋。”
南通港拥有得天独厚的“铁路进港区、内河到码头、港口通大洋”高效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大量优良的港口岸线资源,是承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增量的最优港口。朱玉强表示,接下来将有针对性地开发东南亚、日韩地区精品航线,持续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线布局,进一步做大“陆改水”业务市场,加密“沪通快航”航线班期。当下南通市正处在“好通”优势加速释放的突破期、城市能级加速提升的关键期、产业优化布局的加速期,南通港将加快推进江海联运集疏运体系建设,进一步串联长江沿线港口与通州湾新出海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江海联动向深蓝
江海联动,被寄予厚望。
1月24日下午,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参加省人代会南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南通要坚持江海联动,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统筹好近海、远海、深海远洋布局,既巩固传统优势,也把握好海洋科技发展新趋势,培育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
166公里江岸线、206公里海岸线,作为江苏唯一滨江临海的城市,南通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跨江越海,货畅其流。南通围绕“优江拓海、江海联动”高质量发展主线,一方面加快以“通州湾新出海口”为江海联运新枢纽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港口服务能级,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内联外拓、挖潜扩能、提质增效,提升港口运营管理水平,充分释放通州湾新出海口“海上大门户”枢纽效应。
作为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开篇之作”,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自开港即开启繁忙状态。2023年,吕四起步港区“2+2”通用码头作业外贸船舶47艘次、内贸船舶55艘次,完成件杂货吞吐量116.13万立方米、散货吞吐量115.02万吨,实现经营收入9083万元。
江海河联运让“黄金水道”释放更大活力。南通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2023年,南通内河干线航道累计完成投资17.3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6.5%,再创历史新高。省干线航道网规划中,南通新增207公里二级航道里程。
去年,南通完成交通投资410亿元,历史首破400亿元大关,今年投资额将突破502亿元,重点推进“五条通道”,建成“三条高速”,紧盯“两大枢纽”,建设“水运江苏”。真金白银投入,既有补交通短板的现实需要,更寄托着南通对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渴望。当支撑点更多更密,长江“金腰带”释放更大能量。
去年,南通推进跨江融合、向海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明确“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沪通签署新一轮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首个分中心落户南通。全市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新招引上海、苏南项目占市外项目比重近70%。《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纳入城市性质定位,通州湾绿色化工拓展区获批设立,中石油新材料、华峰新材料等重特大项目实现突破。
“绿色方舟”逐浪行
沙鸥翔集,江豚逐浪,长江两岸水清岸绿。
建设生态航道、整治船舶污染、改造港口岸电……南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绿色运输组织方式等,致力于推动长江航运“绿意盎然”,万里长江澎湃无限“绿能”。
1月25日上午10时许,靠泊在南通港通海码头的“环球顺丰”轮船员拉上电缆,熟练地将缆线插入岸电箱,并用手机扫了扫上面的二维码,接上岸边9号电箱1号接口,船体灯火通明。如今,绿色岸电已成为船舶靠港期间主要动力来源。
午后时分,长江最大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如皋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不时有靠泊船舶移交生活垃圾、污水,通过手机扫描码头二维码,船员便可快捷完成系统报送,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形成闭环。
“去年,我们使用岸电1402万度,相当于替代了642.58万升柴油,减少1.1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盘点一年来绿色岸电“成绩单”,南通市交通运输局生态环保处相关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过去,船舶靠港期间靠柴油机发电,噪声巨大、黑烟缭绕。如今,清洁岸电建设让长江上的柴油味和噪声消失了,环境污染减少,船只运行成本降低。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全面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港口船舶污染防治要求,持续创新监管举措,推动港口船舶污染物处置和岸电推广使用,去年,南通港口船舶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20%,创历史新高,连续4年保持全省领先。船舶污染物做到应收尽收,转运处置率在95%以上。
本报记者 彭军君 刘璐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