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1-31
09:52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前不久,2023年度国家级生态农场授予名单结果出炉,如皋鑫磊生态家庭农场成功入选,是南通唯一一个上榜的农场。加上去年获评的新时家庭农场,如皋成为南通唯一拥有两家“国字号”的县(市、区)。
这两家农场有何不同?为何能成为“国字号”?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当地寻找答案。
种养循环
“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猪舍里,一头头猪正在打着盹儿;菜地里,一棵棵黑塌菜长势喜人。虽是隆冬时节,在江安镇合作村的新时家庭农场内,却上演着“种养共生”的和谐图景。
周海明是这家农场的主人,靠养殖生猪起家,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粪污处理成为难题。“为什么不能变废为宝,把它们作为有机肥的原料呢?”在当地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周海明下定决心拿出一笔钱建设沼气发电项目。
就这样,新时家庭农场将猪场中的粪污进行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气进行发电,供应农场的运作,用不完的电并入国家电网,每年多出40万元的收入;同时,将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在灌溉农场“后花园”——果蔬种植基地的同时,免费提供给周边农户。
黑塌菜是如皋的特色蔬菜,眼下,新时家庭农场果蔬种植基地里的采收已接近尾声。“我们果蔬基地种植的葡萄、黑塌菜都是‘吃’有机肥和沼液长大的,生态无害,不仅产量比一般种植高了20%,而且价格也提升了50%。”周海明的脸上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每年农闲是沼液利用的淡季,用不完的沼液怎么办?周海明又有了新想法:建立污水处理系统。“我们建设了一个日处理量200吨的污水处理中心,经过深度处理后出来的水是可以达标排放的,既能通过地管回冲到养殖区,作为清洗用水,也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灌溉。”
从标准化示范猪场到高效有机种植,新时家庭农场形成了以沼气发电并网为纽带、生猪养殖与设施农业相结合的“猪—沼—电—果”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现在农场养殖区生猪存栏9000头,年累计发电量80万千瓦时,年产有机肥500多吨,年产值4000多万元。”周海明说。
轮作种植
“农闲田块”变“增收盆地”
冬日的暖阳洒进鑫磊生态家庭农场,掀开暖融融的塑料大棚,绿油油的早青蚕豆已有部分成熟。
让蚕豆在寒冬季节开花、结果、上市,并将上市期延长到6个月的,是农场负责人吴春芳研发的“春化技术”。“蚕豆经过‘春化’,实现早熟青收,售价涨了五六倍,且采摘期长,经济效益可观。临近春节,新鲜的青蚕豆荚每公斤能卖到24元至30元。”
蚕豆只是农场种植的其中一个种类,每年这片土地还会种植水稻、芋艿、西瓜、番茄等,轮作种植模式的运用,让农场实现了“一年多产”“一地多收”。
“一个地块连续种植一种农作物,就会出现土壤盐渍化、有害病菌青苔滋生等现象,导致农作物生长与发育不良、品质与产量下降。”吴春芳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的研究员,所以,她在农场建立之初就提出:在种植模式上做“加法”。
目前,鑫磊生态家庭农场已探索出三年一周期春化蚕豆设施免耕种植、生态高效水旱轮作、大棚春化蚕豆—西瓜轮作种植、春化蚕豆套种芋艿周年设施种植、春化豌豆套种小番茄周年设施种植、农牧耦合生态循环三年一周期种植等6种绿色高效低碳种植模式。
种植模式做“加法”,农业投入品做“减法”、综合效益做“乘法”。“通过轮作,我们不仅没有土壤盐渍化问题,还减少了土传病害的传播,农药、化肥用量大幅减少,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实现了土地高产高效种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年农场产品销售收入超300万元。”吴春芳说。
示范引领
“一枝独秀”变“多点开花”
“鑫磊生态家庭农场刚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今天,我们一起来现场学习参观……”近日,如皋各家庭农场主齐聚田间地头,共话生态农场建设。
这样的培训,在如皋会定期举行。从组织领导到具体推进,一直以来,如皋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工作,推行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以点带面推进生态农场发展。
“我们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化肥减量增效,连续两年实施中央绿色种养循环项目。”如皋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石峥嵘说,真金白银的支持,有效激发了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随着一系列措施、行动的开展,雉水大地上,生态农场建设的共识在进一步凝聚。“生态农业不只是一个概念和噱头,将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一直以来,我们也是坚持绿色养殖,采用水草、微生态制剂等净化养殖水质与底质。”万泽家庭农场负责人季亚琴说。
“形成示范引领是建设生态农场的题中之义。”如皋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高迎旭说,当前如皋正通过遴选、培育一批国家级生态农场,让更多经营主体加入生态农场建设中来,加快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记者 陈嘉仪 本报通讯员 吴青青
【短评】瞄准“高精尖”,打造现代化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瞄准的正是农业里的“高精尖”。这种既保护环境又提高农业价值的新模式,标示出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猪粪处理成生物肥料,肥料滋养着菜地粮田……在新时家庭农场,农牧业的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利用,原来人人嗤鼻的粪污,如今“点粪成金”,走上了生态优先的产业发展之路。
城市建设需要规划蓝绿生态空间,农业发展同样需要生态承载空间。同一个大棚,可以让蚕豆、水稻、芋艿、西瓜、番茄等果蔬轮作种植,鑫磊生态家庭农场用绿色技术,让农业产业实现了“一年多产”“一地多收”。
生态农场建设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想要提升产业规模化,关键在技术。如皋这两家“国字号”生态农场借绿“出圈”,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为生态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同时也在创新实践中守护了自然生态,让农业生产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
陈嘉仪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