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23
13:44
来源
江海晚报网
分享
21日,在蒙蒙细雨中,省城社会各界代表依依送别一位杰出的南通人——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辉煌一页的南通籍著名记者甄为民。
1963年年初,甄为民在新华社辽宁分社担任副社长兼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副站长、东北记者组组长时,敏锐地发现雷锋这个典型,甄为民和他两位部下一起,在当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隆重推出堪称经典的新闻作品《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决定。
2024年2月19日14点15分,中国共产党党员、新四军老战士、著名记者、新华日报社原编委、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新闻研究所首任所长甄为民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
枪林弹雨中走出的记者 他写下新闻史上的范文
21日,在南京市殡仪馆福安厅,甄为民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
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亲友们发现,在仪式现场没有白花和黑带,而是铺满鲜花;没有哀乐,取而代之的是嘹亮的《新四军军歌》。
“爸爸是新四军老战士,他生前喜欢鲜花。他走的时候很安详,没有留下遗憾。”甄为民的次子姚家红坦言,父亲生前乐观坚强,受到他的感染,家人选择了这样一种特殊的告别仪式,希望父亲在最喜欢的鲜花和《新四军军歌》中一路走好。
甄为民原名姚世虎,1926年6月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14岁“提笔入枪林”加入新四军,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作为一名随军记者,甄为民一手拿枪、一手执笔,采写了《血战李家舍》《藏铁庄战斗》等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日伪军进行武装斗争的新闻报道。他亲自参与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和突击队一起冲上高邮城头迎来胜利,并记录下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1947年,高邮县委授予甄为民二等功。长期以来,甄为民始终坚守真实性、实事求是为新闻工作的使命,多次出生入死,拿生命换稿件,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甄为民成为一名继续为士兵书写历史的老兵,采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智慧与青春。其中,由甄为民同志组织并撰写的报道《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刊登在1963年2月7日的《人民日报》。文章一经刊发,反响强烈,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至此,雷锋精神随着这篇报道传播开来,该报道也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范文。2013年,在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中国百年新闻经典》一书中,该作品被收录其中。
1980年,甄为民同志回到江苏,创办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新闻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他思想解放,开拓创新,提出创建中国特色的新闻社会学,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作风,深入调查研究,为国家“六五”社科重点课题《江苏小城镇研究》等贡献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在悼词中对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甄为民同志一生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少年时期的庄严承诺,践行了‘仗义执言誓为民’的入党初心。”
子女心中的英雄父亲 他最珍惜曾为军人的荣光
“您一生爱民为民,坚持到底绝不动摇的无畏精神令我无比敬佩和深深敬仰!您雄文一支笔,胜过十万枪!在我心中,您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生为民的真英雄!”21日,在甄为民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长子姚加宁代表全家致答谢词。
在甄为民80多年的新闻生涯里,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姚家也是名副其实的新闻之家。甄为民夫人史越峨也是资深新闻人,曾是《人民日报》新华社著名财经记者;他的堂弟姚世鹤是同一时期参加革命,并易名高宇,曾经担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长子姚加宁曾任南京出版社社科部主任,长女姚加炎是江苏省广电总台高级编辑,次子姚家红是南通电视台高级记者,曾担任过副台长,次女姚加朋是南京邮政报编辑。
优良的家风传承让姚家的每一个子女都深受父亲人格魅力的影响。姚加宁回忆,“最难忘的是,文革期间,父亲正在蒙受冤屈,但在我去农村插队之前,他仍然郑重其事地告诫、鼓励我:‘男子汉不要怕苦和累,不要怕受委屈,要奋斗,要有担当!’”他告诉记者,从2022年3月29日到2024年2月19日,父亲在医院与病魔抗争了692天,这期间,他从不抱怨,没有哀伤,一直乐观面对,“可以说,父亲是这场抗病‘持久仗’的英雄!是我们的好榜样!”
最让姚家红感动的,是父亲对曾经身为军人这份特殊荣誉的珍惜。“父亲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领取一张退役军人优待证。去年11月,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姚家红透露,经过多方努力,在父亲住院期间,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病房,将一张印有甄为民姓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优待证颁发给父亲这位抗战老兵。优待证上载明甄为民的服役年限为8年6个月。“这是对父亲军旅生涯的最好见证。”姚家红回忆,接过这张沉甸甸的证书,父亲的目光炙热,连声对工作人员说:“期盼多时,谢谢!谢谢!”
就在甄为民离世前的一个月,儿女们还为他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编印画册《父亲的荣光》,将父亲这位抗战老兵、著名记者的光荣一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梳理和展示。“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出版《甄为民军事报道选集》,并赠送给中国军事博物馆等相关机构,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姚家红说。
同事眼中的敬业楷模
他兢兢业业
干一行爱一行
19日,惊闻甄为民不幸逝世后,他曾工作过的新华社辽宁分社第一时间发来唁电。
“甄为民同志早在抗战时期的1941年就成为新华社苏中分社记者,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新华社辽宁分社(暨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和新华社贵州分社担任领导职务,其中在辽宁分社工作长达16年之久。”新华社辽宁分社高级记者周葆华介绍,这期间,甄为民同志采写了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特别是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第一次以空前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向全国人民宣传了雷锋的光辉事迹,为中央领导给雷锋题词做好了舆论准备工作。该作品也成为辽宁分社新闻报道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得知甄为民病故后,江苏省社科院有60多位老同事在老干部工作交流群发来追思留言和关爱信息;18位老同志以个人的名义送了花圈,表达他们的追思和哀悼。
“我1982年2月大学毕业分配来院工作,他就是我的所长。他曾带我去苏北苏南做课题调研。甄老先生思想解放、追求创新、作风踏实、学风严谨,待人真诚厚道,尤其注意提携年轻人。在和他共事的几年中,我向他学到了很多优秀品质,至今难忘且感恩!甄老为我院社会学创建做出过重大贡献!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将永远怀念他!”原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颐表示,甄为民同志虽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勤勤恳恳、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为人正派、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记者冯启榕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