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2-28
10:56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四季村晚”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举办“村晚”,坚持农民唱主角,热在乡村、乐在群众,持续擦亮“村晚”品牌,集聚乡村资源,促进文旅融合,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营造良好氛围。
“民星”闪耀,“乡聚”甚欢,火出圈的“村晚”最早发源于浙江丽水市月山村。1981年,蠢蠢欲动的“文艺心”驱动着村民自发办起了联欢晚会。没有舞台就用露天的小学操场,没有音响就去借,锅碗瓢盆当成架子鼓,竖起的啤酒瓶、炒米的铁皮箱、吃饭的筷子、灶堂的勺,凡是能发出声响的家伙都当作是乐器。看似“东拼西凑”的演出,却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开启了一项新的乡村文化活动。在期待中萌发,在发展中蜕变,“村晚”的“星火”聚起乡村文化振兴的“燎原之势”。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举办2万余场、参与人次约1.3亿。从一村到万村,从一季到四季,“村晚”逐渐走向大江南北。
“村晚”的舞台虽小,却覆盖着村庄田野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乡音,寄托着乡情,是父老乡亲真实生活的一种微缩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村晚热”的常态化,彰显的是乡土文化的自觉自信。在广州的温泉镇龙桥村,舞蹈《从化水族舞之鱼游春水》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在扎鲁特旗,晚会精心展示了版画、科尔沁服饰、马头琴演奏等非遗保护成果;在江苏南通,海门山歌《邻里和谐是首歌》用婉转的乡音,向群众诠释邻里团结、互助和睦的传统美德……不同类型的“村晚”,逐渐变成弘扬地方传统文化的舞台,变成乡村宣传教育的有形阵地。看得见生机,记得住乡愁,“四季村晚”正在为人民群众带来持续性的精神食粮。
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村晚”作为中国乡土文化IP的新生力量,正在重新定义新时代的乡村潮流。前有“村晚”“村超”合体整活,带来双重惊喜、双倍快乐;后有“云上”直播吹唢呐,吹出一台38万观众的“村晚”。或许没有华丽的舞台,也没有精细的服化道和严密的策划,只是村民站在了舞台中央,用自身的经历和情感去诠释艺术、展现生活、用积极向上的文化不断去浸润、感染、带动群众,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正能量。“四季村晚”方兴未艾,舞台之上,唱响农民美好新生活;舞台之下,孕育乡村发展新机遇,不断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迈上新高度,为乡村振兴“搭台加戏”。
江山如画,四季如歌,办一场“村晚”不难,难的是坚持办,常常办。今年年初,“村晚”第二次走入中央一号文件。如今,2024年“四季村晚”活动又开展在即。政策“开闸”在前,行动“放水”紧跟,期待能够激荡“四季村晚”这一池春水,浇灌在希望的田野上,结出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陈佳博)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