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精雕细琢间谱就空中交响乐

2024

04-05

09:24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春和景明之际,寻一处空旷绿地,趁着东风放纸鸢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3月30日,“放飞长江口”2024首届风筝文化节在启东举行,南通特色板鹞风筝以各色姿态凌空翱翔、得风而鸣,构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谱写一曲曲美妙的协奏曲。

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姚建强专注这项传统技艺已有40年,尤其致力于研究哨口工艺。在他看来,哨口是“鹞”的灵魂,受其大小、材料、结构等的影响,音色迥异,合在一起却能达到音律和谐的艺术美,由此,板鹞风筝被冠以“空中交响乐”的美誉。

积极探索,掌握制作技艺诀窍

3月26日,走进位于市区新园社区的春华板鹞风筝工作室,市级非遗传承人姚建强正躬身于一堆木材、器具前,制作、打磨哨口及哨盖。“做哨口的葫芦,一般以中桶形状为最好。选完后落口的定位是关键,通常在葫芦高三分之二处锯除以上部分,低了声音偏嫩,如果高了容易闷声,就不清脆了。”

哨口磨平后,紧接着利用木材制作盖面。根据他的经验,盖面的厚度按照葫芦的周长1∶1.1计算,盖面的直径要稍大于落口的对径。对着木材背面“砰砰”几下,掏空木料,再刨制平滑,开设哨口口门。姚建强告诉记者,口门的角度、周边盖面的厚度、内部关风口的增设等对哨口的发声都有很大的影响。“口门一般是中线朝前,尺寸为内部直径乘以1.28,口门上长度不低于盖面内对径;其次,最佳盖面坡度为60到75度,哨口的关风深度为口门宽度的1.5倍……”而一系列理论数据都源自他成千上万次的放飞试验。

为了便于后期调整,姚建强制作时习惯在盖面内设置二道关风口。“特别是制作主哨时,如果两个主哨声音相差太多,风筝上天之后响声的频率可能会偏快;如果在同一个音上,可能不能产生共鸣或者频率偏慢,就需要再做细微的修整。”在此基础上,通过削掉一点木材,改变关风口的厚度,缩小音调差异,才能实现最佳的传音效果。

去年,在CCTV-4大型人文纪录片《传承》(智慧篇)中,姚建强携南通板鹞风筝亮相,并联合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专业团队通过风洞测试和流体力学运算,得出哨口与风向、风速的关系等,为其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数据支撑。

学习传承,提升制作技艺水平

姚建强对于哨口的喜爱,源于上一辈人的执着和努力。在他记忆中,祖父姚桂生喜欢放风筝、做哨口,受他影响,父亲姚汉余痴迷于这门手艺。“那时候,只要遇到大风,我们兄弟三人就会把风筝放上天。有人远远地听到哨口的响声,还会找过来,想要亲眼看看板鹞的神奇之处。”

从小耳濡目染,姚建强也领会到不少关于哨口的知识和做法。1984年,毕业后的姚建强开始从事木工工作,空余时间与风筝为伴。一次机缘巧合,他在街铺上看中了一对哨口,但对方却告知这是收藏品,不予售卖。姚建强便想“何不自己试着做一个”,于是,他从乒乓球做起,到收集葫芦,再到自己种植葫芦制作真正的哨口。渐渐地,姚建强收获了“自给自足”的乐趣,并得到了陌生人的好评。从此,他便决定走上专业雕刻哨口的道路。

为了提升技艺水平,第二年,他走街串巷,到制作风筝、哨口的手艺人家里去拜师学艺,“只要听到哪里有好的哨口,我都要去看一眼,学习借鉴他们的长处。”日复一日,磨刀、打眼、刨刨子、锉锯子等一些和做哨口有关的技艺,姚建强不仅统统掌握,还日渐熟练。做成的哨口除了自用以外,其余的会拿到庙会去卖。他说:“开始几年,带去的哨口刚刚够卖,过了三四年以后,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每次带过去的哨口就供不应求了。”

之后,随着南通国际风筝节的举办、如东风筝会等活动持续开展,哨口板鹞风筝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

守护创新,留住制作技艺记忆

40年坚守如故,现在,姚建强每天的工作重心仍在制作哨口和风筝上。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工艺水平、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板鹞风筝因其精细的制作工艺而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过去大家都在春天放风筝,现在不分季节,只要有时间、天气好,又有风,就会想要去放。”据姚建强透露,这几年前来订购哨口、风筝的顾客接连不断,每年制作大大小小的哨口就达上万个、成品风筝数十只,“大年三十、年初一也在不停地做,今年上半年的订单任务已经排满了。”

除了自己琢磨外,姚建强还尽可能地去参与风筝赛事和放飞活动,将南通板鹞风筝这一名片传播得更远。近年来,他先后作为代表,参加了省“紫金杯”外文创设计大赛、南京“艺博杯”、苏州“苏艺杯”、澳门国际艺术品展等活动,通过比赛荣获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乡村振兴技艺师等荣誉称号;接受央视专题采访、参与纪录片拍摄,如参加《远方的家》《走进幕后》《走进中国》等栏目的拍摄。在传承方面,姚建强至今已带徒7人,其中如东刘剑峰已成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哨口制作技艺,姚建强今年参与了市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制作工序说起来很简单,但道道工艺都有讲究。我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梳理,尽可能地把哨口制作技艺流传下去。”接下来,姚建强还将着手编撰有关哨口制作的专业书籍,力求将这份祖传的手艺、自己实践的成果传播得更远。

本报记者杨镇潇

[编辑: 季肖寒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