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05
10:12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春回大地,桃花朵朵开。这几天,在如皋市人民医院,60岁的主任中药师沈锦华正忙着用古老的泛丸技艺制作“桃花美容丸”。不久前,他成功入选首批“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南通仅他一人上榜。
数十年来,沈锦华潜心钻研中医传统泛丸技艺,在小药匾中创新探索出“丸模起点泛制法”,使千年的经验传承蜕变成精确化、可复制的操作,受到多名中药药剂学专家的肯定。近年来,他还培养了如皋、海安等地多名泛丸新手,成功入选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研究院“招仙引贤”项目教授,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不懈努力。
让传统手艺重焕光彩
刷水、加粉、摇匾……上周六,在如皋市人民医院“沈锦华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海安市中医院90后中药师王培一脸崇拜地看着师父沈锦华演示手工泛丸技艺。
一袋中药粉,一瓶纯净水,一只竹匾,两把刷子,这便是沈锦华的全部工具。只见他蹲稳马步,双目平视,双臂用力旋转竹匾,筛、滚、展、抛、甩、惯、收,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赢得一众徒弟的啧啧赞叹。
泛丸是指用泛制法制作药丸的操作。“丸、散、膏、丹是四种中药剂型。其中,丸剂更节约原材料,且适宜吞服、携带、储存,还避开了中药的苦涩口感。在手工制药的年代,为了批量制作药丸,药工发明了一种独有的技艺——泛丸。”沈锦华介绍,上千年来,中药手工泛丸都是经验操作。对于老师傅来说,分寸拿捏全熟稔于心,但新手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
“我查阅古今书籍,发现对于手工泛丸的操作描述普遍模糊,新手很难掌握这门技艺。”从2000年起,一个想法在沈锦华的脑海中诞生了——可否总结提炼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使泛丸操作简单易学,让这门传统老手艺重焕光彩?
从药粉到药丸,关系泛丸成败的环节就是“起模”,最难权衡的是水与粉之间细入巅毫的微妙关系。“新手往往会因为用力不均匀,导致药模大小不一,出现粘连或污匾。这时就要把握好转匾的角度和力道,做到‘长小少长大’,让药粉尽可能包裹在小颗粒上,最终实现颗粒均匀。”访同行、走药厂,经过十多年的研究,2012年,沈锦华创新提出了“丸模起点泛制法”,将手工泛丸起模细分为“丸模起点”“初定丸模数”“精定丸模数”“补齐丸径”四阶段,并编制了手工泛丸操作规程,使这项传统工艺更易掌握。同年,该成果荣获南通市科技局科技成果一等奖,相关论文在《江苏中医药》杂志发表。
2015年,沈锦华申报的课题“中医传统工艺手工泛丸的现代研究”被省药学会成功立项,并于2018年结题。
用数学思维进行操作
2日,沈锦华和往常一样,起床后就开始练习俯卧撑。“我每天都会坚持做26个俯卧撑、6个引体向上。没有好的体能是做不好泛丸的。”尽管已是耳顺之年,但沈锦华依旧行动矫健、思维敏捷。
“未来工作室对外招生,除了中医药理论外,还需要进行体能测试。”沈锦华说,和习武一样,扎马步是学习泛丸的第一步,马步扎稳了再练臂力。“直到药模筛动到刷水区基本不粘药匾为止才算起模完成,这时才能阻止小模子继续产生,这是手工制丸的关键一步。”沈锦华坦言,药匾加上药模约十斤重,这十斤要在手上摇将近一个半小时,下不了苦功,耐不住寂寞,是无法掌握泛丸的,这也是大部分年轻人望而却步的原因。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我做的丸剂,要确保每克35粒,每粒药丸的直径在3~4.5毫米之间。”为了实现精准质量控制,沈锦华将数学思维巧妙运用到泛丸操作中,推算出药丸球型体积(V)、表面积(S)与半径(r)的关系分别是:V=(4/3)πr3,S=4πr3。他解释,通过“控制目标丸药直径达成的定模数方法”,可以较好地掌握泛丸过程中的用粉比例,让成型的药丸更符合目标要求。在此基础上,沈锦华还编制了“手工泛丸操作评分标准”,将药模外观、时间、耗损、卫生整理等要求计分量化,更有利于新手操作考核。“真正成功的泛丸操作,必须做到药模大小合适均匀,圆整光滑无败粒,色泽均匀,地面无药粉溅落。”
拜师三年多,一有空,王培就从海安赶到如皋,当面向沈锦华讨教。“特别佩服沈老那股执着的工匠精神。我对中医药传统技艺很感兴趣,希望身体力行带动更多年轻药师加入中医药传承创新的行列。”
助力中医药走向生活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市乡镇医院都能开展手工泛丸技术制作药丸,临方定制的丸剂尤其受到慢性病患者的欢迎。于是,好学的沈锦华主动向院内外老药工请教泛丸制作诀窍,很快掌握了这项古老技艺。
由于劳动强度大、加工费用少,进入21世纪后,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医院不再大批量生产丸剂。为了不让这一古老的技艺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中,数十年来,沈锦华走访了各地医院制剂室、药厂和泛丸非遗工作者,逐步探索出“丸模起点泛制法”,体现了量化节点、过程控制、规范操作等时代特征,发表近10篇论文,并培养了如皋市人民医院、如皋市中医院、海安市中医院近10名泛丸新手,受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刘汉清、狄留庆、谢辉等教授的肯定,该校药学院原院长丁安伟认为“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一斤丸药一斤汗,一料丸药两时辰”。沈锦华说,泛丸操作需要有耐心、勤思考、有悟性,每一粒丸药都是技巧、汗水和情怀的结晶。截至目前,他先后完成了上千料丸药的制作,带教过百余名学生,还深入如师附小等多所中小学开展“中医传统工艺”主题讲座。“药食同源,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保健。泛丸技艺在新时代大有可为。”沈锦华表示,可利用泛丸技术开发中草药保健食品,比如,和中止呕的藿香丸、清肝明目的桑叶丸等,让中医药走向生活。
3月下旬,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江苏省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名单”,沈锦华成为全省县级综合性医院中唯一入选的中药师。“今年,医院专门设立‘传统医学应用提升奖’,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草药的应用。同时,医院还配套30万元资金用于‘沈锦华老药工传承工作室’的建设,推进泛丸技艺的活态传承。”如皋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李亚南说。
“1公斤丸药的加工费才100元左右。这与手工泛丸操作付出的劳动极不匹配。”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让泛丸技艺焕发出时代新彩,还需要医保政策等多方支持,才能更好地在临床推广应用,造福更多病患。
本报记者冯启榕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