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4-12
09:15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春意渐浓,如东条斑紫菜进入采收旺季,“海上菜园”一派忙碌景象。记者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院获悉,今年又将是量质双优的丰收年。作为我国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出口基地,如东条斑紫菜养殖面积约8万亩,去年年产值超10亿元,出口40多个国家,但也出现了紫菜生长缓慢、烂菜面积增多、产品竞争力减弱等情况。如东推广良种、良法、良机,不断改进技术工艺,激活“海上大菜园”。
培育良种
实施条斑紫菜种子工程
10日,走进位于南通的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国家级紫菜种质库,一排排玻璃器皿整齐摆放在培养箱中,浸泡着不同大小、颜色各异的紫菜苗种。“这是我们的一级保种区域,里面的紫菜在特定的光温环境下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紫菜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周伟指着其中一个玻璃瓶说:“这是30年前的紫菜种,目前我们保存了15个品种、1700多个株系的紫菜,可以说是种类齐全。”
种苗,被喻为种养殖业的“芯片”。此前不少养殖户因为没有优质种苗而烦恼,自留种子性状退化、进口种子“水土不服”等问题困扰着这个行业。为破解“良种难育”这一瓶颈,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建立了由“良种专属培育供种制度”“紫菜种质创新技术”和“种苗高效培育技术”组成的“条斑紫菜种子工程”技术体系,并联合如东相关企业推广良种,实现了良种稳定化、集约化供应。
在扩繁区域,一瓶翠绿色的紫菜尤为显眼。“这是我们正在培育的条斑紫菜新品种Y-G001,与其他条斑紫菜相比,这个品种富含藻蓝蛋白,香型独特,颜色翠绿,很适合用于制作寿司。”周伟说,目前,该品种正在中试阶段,还未大面积推广。
“一个新品种很难具备所有优良性状,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系合理组合应用,能够获取较为理想的结果。”周伟告诉记者,为了发现、培育新的优质品种,紫菜团队研究人员每年都会奔波于全国各地海边,从南到北采集不同的野生紫菜品系。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该所已成功研发了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条斑紫菜新品种“苏通1号”“苏通2号”。“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同一生产周期内,‘苏通1号’比当地传统栽培品种增产18.6%,且优质苗帘育成率高,对高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强。‘苏通2号’则具有较好的耐寒性,在栽培水温较低的生产年景,高产性状尤为突出。”周伟说。
科学养殖
提升紫菜抗风险能力
好苗出好菜,选育之后看养殖。如东通过科学养殖,实现紫菜优产高产。
4月,正是条斑紫菜丰收的时节。距离如东海岸线30海里的竹根沙养殖区内,一台台紫菜采收机破浪而行,锋利的刀片飞快地割下一片片水紫菜,存进储菜箱。“今年产量跟往年相当,但是品质非常好,价格也卖得上去,效益肯定比去年好。”南通海达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守清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喜不自胜。
据了解,竹根沙属于辐射沙洲,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水面,非常适合条斑紫菜生长。“条斑紫菜不像其他水生藻类,它需要时不时露出水面透透气,充分干出,再浸泡到海水里,如此反复才能长得好。”周伟介绍说,如东采用半浮动筏式养殖法养殖紫菜,海上养殖区冬天不结冰,24小时内随着两次涨潮落潮,紫菜晒晒太阳,而后泡泡海水,形成优良品质。
养殖紫菜的过程看似“靠天吃饭”,其实大有门道。绿藻是影响条斑紫菜质量的一大“敌手”,一旦绿藻大量附着在网帘上,紫菜的生长空间就大大受限,口感也大打折扣,严重降低了紫菜的产量和加工时的品级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联合如东华通水产品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悬挂式紫菜栽培缆绳绿藻消杀装置,实现对紫菜栽培缆绳上的绿藻进行喷淋消杀和消杀剂的回收。同时,该所开展半浮筏式栽培酸处理装置的研究,通过加酸处理,使得网帘上绿藻死亡,而紫菜生长不受影响。此外,如东与高校联合开创条斑紫菜冷藏网技术,在全国最早试验并全面推广,使得条斑紫菜的品质有了更好的保障。
创新产品
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烤海苔、夹心海苔、海苔丝、海苔碎……走进江苏鲜之源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的二次加工厂,空气中弥漫着紫菜的鲜香,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片片鲜香酥脆的夹心海苔“新鲜出炉”,工人们正将其打包装箱。公司目前拥有8条生产线,其中海苔生产线3条,调味生产线1条,年可生产海苔30000多箱。“我们将继续专注于打磨产品、提升品质,开发出更多市场欢迎的海苔产品。”公司负责人杨信明说。
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如东成为养殖条斑紫菜的天然“海上菜园”。如东条斑紫菜因其藻体薄嫩、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如东条斑紫菜总养殖面积约8万亩,去年如东一次加工干紫菜22万箱近10亿张,紫菜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
产品研发是紫菜精深加工中的焦点问题,也是提高紫菜产业附加值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如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着力发展紫菜精深加工,推进紫菜产业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目前,如东已形成了紫菜保种、育苗、海上养殖、一次加工、二次加工的全产业链。未来,如东将有序引导养殖向外海、深海转移,同时研究更多海苔产品,延伸产业链,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的发展之路。
记者 唐佳美 卢兆欣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