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南通好通,重塑发展新格局

2024

05-07

10:01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末梢”变“枢纽”——“桥港时代”圆梦新世纪

从苏通大桥上北望,南通沿江港口巨轮靠泊,吊机林立、卡车穿梭。

时光倒转回40年前。1983年5月24日,巴拿马籍“格陵兰海”号远洋海轮装载着1.1万吨铁矿,靠泊在南通港码头。

这是改革开放后进入南通港口的第一艘外轮,南通由此开启“拥抱世界”的新征程。40多年来,南通港由一个内河小港逐渐发展壮大为蜚声海内外的江海组合大港,货物吞吐量从1978年的306.5万吨增长到2023年3.4亿吨;集装箱业务从无到有,2017年即突破百万标箱大关,今年一季度,南通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4.8万标箱,同比增长57.5%,实现首季度“开门红”。目前,南通与世界上96个国家和地区的312个港口通航,实现进出口贸易往来。

从空中俯瞰,南通南靠长江,东临黄海。一方面,奔流不息的“黄金水道”,带来饮水之源、灌溉之利、鱼米之裕,成就江海福地;另一方面,近现代以来,江海阻隔又导致南通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我国交通版图的“神经末梢”。

改变南通“南不通”,一代代南通人孜孜以求。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翻阅南通市委机关报《南通日报》老报纸,从一篇篇报道中,可以窥见南通交通点滴变迁——

1993年之后,随着崇海、通常、海太等汽渡相继建成,轮渡逐渐成为南通至上海和苏南车辆的主要通行方式。

1993年元旦,南通兴东机场实现首航。作为江苏最早通航的民用机场,尽管当时仅开通了至北京的航班,但足以让南通人感到飞升的自豪。

1996年,宁通高速(现名“沪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结束南通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将南通与南京之间的车程缩短至2个半小时左右。

2005年7月1日,南通人的“火车梦”成真了。随着南通至南京旅客列车开通,江海大地“腹”无寸铁的历史宣告结束……此后,“轨道上的南通”一路飞驰,拥有了更多“诗与远方”: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宁启铁路全线贯通、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建成运营,南通大踏步迈入“动车时代”“高铁时代”,成为国家高铁网沿海铁路大通道上承南启北的重要节点。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规划层面明确了南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明确,以上海为核心,南通联动苏州、嘉兴打造“1+3”国际门户枢纽集群。

从交通“末梢”到建设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交通枢纽,如今的南通,已逐步形成公、铁、水、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公路成环成网,总里程达到1.7524万公里,未来形成“一环接苏南、二环连浦西、三环通浦东”的“三环七射”高速路网。

——铁路“两横两纵”,总里程达428公里,未来规划形成“高铁十字布局、普速环形放射、城际扇面拓展、市域环线江海联动”总格局。

——航道通江达海,总里程3207公里,形成“两横两纵”干线航道网络布局。

——航空吞吐屡攀新高,南通机场开通国际航线,通达38个航点,日均客运航班突破100架次。

在南通市档案馆库房里,静静躺着一本泛黄的《建国方略》,这是孙中山先生在1917年—1919年写成的巨著。早在一个世纪前,孙中山先生就这样为吕四港描摹蓝图:“吕四港者,将夹于扬子江北端处,建立渔港也。”

岁月流逝,时过境迁。如今,《建国方略》中提出的“东方大港”设想在长江入海口北端、南黄海之滨梦想成真,实现了向海图强的发展新跨越,朝着建设长三角世界港口群的宏伟目标挺进。交通先行,南通张开双臂拥抱世界,持续焕发新活力。

海陆空的入口和出口渐次打开。以港促产、以产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沐浴在新时代的光芒下,南通拥抱世界,有了新的姿态。

“两岸”成“两端”——“八龙过江”深融长三角

40年交通巨变,南通最用心也最津津乐道的,是向南而通。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长江南通段,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大桥一一飞架,坦途一一铺就,为南通深度融入长三角发展提供最有力的“加持”。

2008年6月30日通车的苏通大桥,北连沿海高速、宁通高速和通启高速,南连苏嘉杭高速和沿江高速。作为“世界第一斜拉大桥”,苏通大桥创造了人类桥梁建设史上的4项纪录,并将南通人跨越长江的时间,由过去的1个多小时,缩短到仅需8分钟。

2011年12月,苏通大桥通车不到4年时,在它下游不足百公里处,崇启大桥宣告建成。

2020年7月1日,在万里长江入海口、最具活力的长三角,一项国家级交通枢纽工程迎来高光时刻——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开通,南通至上海最快旅行时间压缩至1小时6分钟。

“大江两岸”变成“大桥两端”,把南通拉进了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交通“大循环”,更直接改变着越来越多人的工作、生活方式。

在通创业的奚岩,是一家医疗器械企业负责人,当日往返沪通两地,已是他生活中的常态。“中午从上海出发,下午两点就能到南通的工厂,下班再回上海,回家还能吃个饭。”特别是沪苏通大桥通车后,奚岩的“双城生活”更为便捷,“通勤方式更多了,无论铁路还是公路,基本上一个多小时就能从工厂抵达上海。”

在国家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中,过江通道的大手笔建设,促使南通以更大的气魄与胸怀跨越天堑,确立区域交通枢纽地位。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明确南通段166公里长江上规划8座过江通道,“八龙过江”得到国家规划确认,项目全部建成后,长江南通段平均每20公里就有1条过江通道。

长虹卧波,潜龙穿江。目前,苏通大桥、崇启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3座大桥已建成通车,分别衔接上海和苏州方向、上海浦东方向、苏州和无锡方向;张靖皋大桥、海太长江隧道、崇启公铁长江大桥3条通道于2022年开工,已进入全面加速建设期;苏通二通道前期进展顺利;崇海通道前期研究也在推进中。

南通好通,一通百通。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曹晓见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持续推进,有力推动了南通从区域性向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跨越,有力推动了与上海、苏南交通一体同城化、生活同城化,有力促进了产业、科技、文化、生态等各领域的交流、交融,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十四五”以来,南通交通建设投资连续攀上三个百亿级台阶,成为全省交通建设的“主战场”,“好通”优势仍在持续放大。其中,2023年,全市大交通建设投资410亿元,超全省年度投资总量的七分之一,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市计划完成交通投资超500亿元,实施重大项目85个,加快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攻坚江海直达通道,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

2023年,南通市的旅客运输量超过3000万人次,这是南通总人口的4倍以上,其中经由铁路、公路的均超过1000万人次;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25727.9万吨。各方投资者纷纷选择南通,近两年来,新落户南通的制造业项目60%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

“一城”到“万亿”——“南通好通”扬帆新时代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百年前,南通先贤张謇以“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创造了自主规划建设和全面经营城市的典范,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

征程万里风正劲。进入新时代,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交汇叠加,南通策划布局先手棋,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持续提升。166公里长江岸线与206公里海岸线,激荡出澎湃动能:千亿重大临港项目“踏浪前行”,“大国重器”劈波斩浪,多元供给“能源仓”云帆逐梦……2020年,南通GDP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成为江苏第四座“万亿之城”。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40年跨越江海,更跨越天地。如今的南通,正用奋进的脚步丈量着时间与距离,也重新定义时空,“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坚强支撑。南通市委、市政府明确:以交通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园区共建、产创共融、服务共享,充分发挥综合交通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先导引领作用,切实把区位优势转变为交通优势,把交通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

用好长三角创新资源,拓展向海发展新空间,南通构筑拥江揽海的“双支撑”:在沿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下好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这步“先手棋”;在沿海,打造重大项目承载地,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正破局起势。

——过江通道,打通经济交融廊道。

基于交通互联、产创共融良好基础,南通首倡“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共做长三角一体化“新棋眼”,已上升为江苏省重大决策部署,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今年“五一”前,南通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苏州考察学习,放大南通“好通”、左右逢源优势,积极推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更深层次接轨上海、更宽领域融入苏南。

——枢纽大港,牵引产业蓄势腾飞。

作为全省沿海开发的“主力军”,南通统筹全市域沿海开发,构建“大通州湾”,全力做大海洋经济。建设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通持续深耕海工装备、海洋船舶、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转型提升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工程建筑、海洋旅游等支撑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现代海洋服务等新兴产业。用好空间、港口等资源,南通积极推动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建设,争取石化、港航等产业跨区域协同布局,按照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绿色化工拓展区,在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通州湾示范区收获中国石油南通新材料基地一期等5个项目,长三角万亿级临港产业新基地呼之欲出。

——“四好”农路,保障城乡融合发展。

南通围绕“一县一品牌,一镇一循环,一路一特色”的发展理念,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全市农村公路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思路。“十四五”以来,南通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32公里、危桥改造335座、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153公里,特色田园乡村、重要产业、物流、旅游等节点全部实现通等级公路……一条条畅通无阻的乡村街道,带动公路沿线农业特色产业带,串联起村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不断振兴。“公路通到田间地头,对粮食种植收割的安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全国劳动模范、启东市冬娟家庭农场农场主于冬娟说。

立夏时节,南通万物繁茂。通江、通海、通世界,“好通”优势加速释放,交通流量“变身”发展增量,必将激荡南通高质量发展大潮澎湃。



[编辑: 陈曦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