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园区澎湃 奏响开放最强音

2024

05-09

10:13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打开南通地图,手指沿着蜿蜒的江岸线和海岸线,向西向北推移,你会发现,在这片江海交汇的大地上,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南通港等5个一类开放口岸以及众多跨国合作、南北挂钩、跨江合作的园区,星罗棋布。

这里,重大项目集聚、经济发展强劲、创新元素涌动……成为南通这座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年发展的生动写照。

开发园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聚集的平台、项目建设的载体,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极。

南通开发园区在改革中诞生、在开放中前进、在创新中壮大,成为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引领区、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集聚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营商环境的示范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84年,伴随南通跻身全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当年,国务院在扩大开放的沿海城市方案中,增列了江苏省的南通和连云港两市,我市由此搭上对外开放“头班车”,并具备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依据。

1984年12月19日,随着国务院印发《关于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方案的批复》,南通开发园区的建设大幕正式拉开。

次年2月,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小组建立。年内,第一条道路——通州路开工建设、第一幢标准厂房和邮电大楼奠基,标志着南通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其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南通开发区在风雨中砥砺前行,克服了银根紧缩、基建投资规模压缩、亚洲金融风暴及世界经济危机等重重困难,经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数据显示,南通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5762万元,激增至1995年的18.34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春色才是春。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愈发坚定,敢为人先的南通也加大了开发园区的建设力度。

10年间,全市先后获批建立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其中仅1993年一年就获批6家,开发区在全市外向型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南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安等4家开发区(高新区)相继晋升为“国家级”,跨江、跨国园区雨后春笋般相继建立,各开发园区招引项目的数量和规模明显提升。

2012年,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2013年,如皋开发区、海门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通州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江苏省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也是这一年,南通综合保税区通过验收正式封关运作,由此,南通开发开放国家级平台增至6个。

如今,南通开发园区的结构已形成多层次布局,包括经开区、高新区、特殊功能园区、跨江合作园区、沿江沿海特色园区等,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呈现量质并举、转型加快、功能提升、互动融合的良好态势,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7家,另有参照管理类园区1家,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从开发区等级上看,国家级开发区5家,省级开发区12家;从开发区类型上看,经济开发区13家,高新区4家。

“春色满园”正成为南通开发开放的鲜明特色,更是这座城市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

改革“试验田”结出“创新果”

在解放思想的春风中改革,在创新探索的浪潮中前行。

1986年11月,市政府公布《关于鼓励外商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的优惠办法》,在税费、生产要素价格以及政府服务等方面给外商提供便利。如今看来,这些措施或许司空见惯,但在当时,它们却标志着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南通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试验田”。

开发园区,既是开放的产物,更是改革的“先导区”。

开发园区的诞生,打破了旧体制的束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新路径;开发园区的管理,如同破茧成蝶,突破传统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为经济转型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服务平台;开发园区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对传统观念和陈旧思维方式的超越。

以南通开发区为例,它率先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如引进央企投资建设接待外商及其他投资者的多功能服务设施、打破行业垄断与邮电部门联营、与著名高校联合创办集科研与生产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土地包片开发、商业化开发基础设施、国有土地使用权向外商有偿转让、改革招商体制和机制等,这些举措在市内外乃至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引起了积极反响。

南通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认为,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是开发区与生俱来的品质,是拓展希望之路的立区之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开发区前进的动力,探索创新是开发区的使命。无论未来环境如何变幻,只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探索,审时度势地创新,开发区就能永葆生机活力,不断保持领先优势。”

这样的探索创新,在南通各个园区中不断涌现。

南通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出台创新创业新政,制订科技顾问聘任管理办法、人才离岸孵化政策;如皋开发区与上海、苏南等地深化产业协同、园区共建等方面合作,打造“飞地孵化+本地加速”的模式,吸引创新团队和企业,提升成果转化和孵化能力;港闸经济开发区,自建区之初便奉行“小政府、大服务”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的服务理念,以“企业围墙之内你说了算,围墙之外代你办”的承诺,为企业排忧解难……

以改革为脉、开放为魂,南通的开发园区乘风破浪,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开放“窗口”到发展“主阵地”

40年筚路蓝缕,40年奋斗成长。

南通的开发园区从最初的“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在不断学习与完善中,发展脚步从未停歇。如今,已经成为各个区域板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绽放出耀眼光芒。

1986年1月25日,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生产性中外合资(与香港合资)企业南通东兴有限公司领取营业执照,总投资498万美元,注册资本160万美元,主要生产录像带,产品全部外销。

从那时起,外资的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海,到2023年,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7.5亿美元,占全市的88%。

从“万美元”到“亿美元”,这一跃变,正是南通开发园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写照。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加速,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南通各开发园区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融入重大战略,吸引着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产业集聚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新旧动能的转换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实践。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开发园区完成新开工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8个,占全市81%;累计完成投资额599.4亿元,占全市91%;实现转化达产项目60个,占全市90%。新开工“专精特新”等高质量制造业项目88个,占全市85%。新招引科技创新项目960个,其中沿江科创带开发区新招引科技创新项目693个,占开发区新招引总数72%。

开发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总量中的份额不断加大,已成为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经济发展“主阵地”。

与经济数据几何级增长相匹配的是,园区招引项目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既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南通一号”、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等高精尖产品,也有国际知名的化妆品、食品等面向广大消费者的终端产品。这里,更汇集了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共同绘制着南通产业发展的新图景。

位于南通开发区的江苏银河航天南通卫星智慧工厂,正以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身份,立足南通开发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南通乃至全省卫星互联网产业配套跟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加快形成集群式发展格局。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南通将继续充分发挥开发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推动开发园区聚焦高质量,在转型升级上取得新突破,在创新提升上迈出新步伐。记者 苗蓓 陈可


[编辑: 吴一多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