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从袁隆平的“盐碱地里稻花香”,到探索滨海“耕湿一体化”的江苏特色道路——南通盐碱地上绘出“新丰景”

2024

06-11

09:03

来源

南通发布

分享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丰收时。10日,通州湾盐碱地改良示范基地内,伴着收割机的轰鸣,金灿灿的麦子颗粒归仓。在育秧基地,绿油油的秧苗长势正旺,本月中旬进行移栽。

“初步测算,这批小麦亩均产量超430公斤,高产田块超500公斤,比改良之初产量翻了三倍多,耐盐水稻的亩产量由最初的340公斤,现在高产田块可达650公斤。”站在田埂上的江苏省地质局海洋院技术人员王传库告诉记者。

2015年起,南通市与省地质局海洋院合作,先后实施通州湾和如东掘苴两处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大力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共实施盐碱地改良约15000亩,新增耕地面积近7000亩。通过几年地力改良提升,昔日盐碱地变身为江苏“新粮仓”。

从“不毛之地”到稻浪飘香,盐碱地“脱盐”成功,实现土质“逆袭”,走的是综合利用之路,靠的是科技创新。省地质局海洋院团队系统推进高效排盐、水利配套、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工程,不断提升土壤肥力。如今,土壤含盐量由10‰以上降至3‰以下,平均有机质从近乎0上升到10‰。

海洋院团队利用生态反哺方式,建立生物质护坡,种植田菁、碱蓬、盐蒿等耐盐植物,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返盐。同时,通过秸秆覆盖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更好地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改良后的田地,每年开展规模化稻—麦/油轮作,连年稳产增产,成为名副其实的“吨粮田”。

袁隆平的“盐碱地里稻花香”是最初1.0版本,在2.0版本的低产田变为“吨粮田”的基础上,海洋院团队启动了《南通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及盐碱地生态农业提升示范项目》研究,探寻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江苏特色道路,通过3.0版本的滨海盐碱地“耕湿一体化”探索,从生态安全、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等多角度构建综合利用新模式。

目前,海洋院团队在示范基地北侧选择三处核心区,分别开展“水旱轮作/旱牧轮作+鱼禽养殖”和“林下禽类养殖”三种模式研究。王传库介绍,通过构建“农林牧湿”生态循环系统,定期开展生物多样性、水质和土壤检测监测等,在滨海盐碱地上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农业发展道路,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盐碱地综合利用带来另外一个显著效应:改良项目区浅层地下水持续净化,土壤质量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增加。2024年环境DNA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改造后的新增耕地检出物种121个,较盐碱荒滩时新发现物种92个。


[编辑: 徐秋尘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