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11
09:42
来源
南通日报
分享
“放鱼啰!”一尾尾半滑舌鳎、菊黄东方鲀鱼苗顺着滑道,游向水中。6月6日上午,由南通市农业农村局、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主办的全国“放鱼日”通州湾示范区分会场增殖放流活动在通州湾海事码头举行。
6月,是水生生物生长繁殖的关键时节,也是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黄金时期。增殖放流,是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渔民收入、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2024年6月6日是第十个全国“放鱼日”,南通已连续19年开展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各类鱼苗、蟹苗、虾苗近10亿尾。
珍稀鱼类重归长江
“这都是挑选6至7龄优质亲鱼培育出来的胭脂鱼苗,个头大的已经有三四厘米。”镇江欣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胭脂鱼生产车间,一尾尾鱼苗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公司负责人解旭东介绍,这个占地400平方米的池子里,养着10万尾胭脂鱼苗,将于7月初用于南通的增殖放流活动。“接下来要进行拉网训练,减少鱼体的应激反应,提高苗种增殖放流成活率。”
“以前增殖放流的主要品种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现在逐步加大了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鱼类放流数量。”南通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处长张杰介绍,长江是四大家鱼的主要栖息地和苗种发源地。长江禁渔以来,长江南通段的鱼类种群结构正在改善,四大家鱼的比例明显提高,长江南通段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生物完整性指数较禁渔前提升了两个等级。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明确,适当减少四大家鱼等经济物种的放流规模,加大中华鲟、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流域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放流数量。去年全国放鱼日,南通在长江如皋段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放流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200尾、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1万尾和“长江三鲜”之一暗纹东方鲀10万尾。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已连续多年未发现自然繁殖。这是南通首次放流中华鲟。据介绍,放流的中华鲟体长70至90厘米,平均鱼龄3至4龄。技术专家还对放流中华鲟植入了芯片,为中华鲟研究提供科学支撑。
“除了胭脂鱼,今年我们还会放流‘江南第一名鱼’松江鲈。”张杰说,通过放流活动,让珍稀濒危鱼类实现种群自我恢复,逐步繁衍生息,助力长江珍稀濒危鱼类恢复。
科学放流大有讲究
一袋袋泥鳅、黑鱼被倒入河中,部分公园池塘巴西龟泛滥成灾,城市河道惊现鳄雀鳝……近年来,野蛮放生、随意放生、盲目放生事件屡有发生。
“放流不等同于放生,一定要做到合法、科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介绍,增殖放流是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水生生物活体的活动,以期达到渔业资源养护和恢复的目标。不规范、不科学的放流行为,很可能造成放流对象在陌生水域中难以生存,“放生”最终变成“杀生”。更有甚者,放流过程中引入外来入侵物种,它们在新的环境中缺乏天敌,可能会给其他水生生物带来灭顶之灾。“因此,科学开展增殖放流极为重要。”
“增殖放流一定要选择适合的放流对象。”刘凯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放流行为不但不能实现资源增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反而会导致土著种种质混杂退化,破坏食物网结构,影响原有生态平衡等严重后果。
此外,放流的季节时间也有讲究。由于鱼苗在运输过程中会受到气温和水温的影响,温度过高,鱼类容易死亡,我国放流时间多定于6月,有时也会选择春节前后。
张杰介绍,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应当提前15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数量、规格、时间和地点等事项,接受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同时放流要贴近水面,有条件的应采用滑道等设施,减缓苗种受水体冲击,减少机械性损伤,禁止采用抛洒或“高空”倾倒的放流方式。
水生生物资源向好
“这两天受天气影响,能见度比较差,观测效果达不到预期,我们仅在苏通大桥水域发现1头长江江豚。”6月5日至6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南通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组成的长江南通段长江江豚科考人员乘坐中国渔政030和苏靖渔科31801,开展走航考察。刘凯介绍,就在上周完成的第一次长江南通段长江江豚科学考察中,他们分别在苏通大桥、狼山、沪苏通大桥三处水域发现长江江豚的身影,共计11头次。
长江江豚是目前长江流域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的长江江豚流域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为1249头,首次实现止跌回升,表明长江江豚就地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长江江豚被称为水中‘微笑精灵’,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殷淑芳说,2022年长江南通段渔业资源监测中,共目击长江江豚4群次,计19头次。今年,南通市农业农村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开展为期一年的长江南通段长江江豚分布特征及活动规律动态跟踪项目研究,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推动长江南通段长江江豚保护工作。
“长江江豚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需要频繁出水呼吸,所以给我们提供了通过目视观测的机会。”刘凯说,此次考察采取目视观测结合被动声学监测的方法,掌握长江南通段长江江豚群体数量、分布特征及社群关系,辨识其活跃水域。“下一步我们将与航道管理部门开展长江江豚保护相关合作,在航标上挂载声学设备,不间断记录长江江豚发声事件,以期动态掌握长江江豚在长江南通段的分布格局及活动迁移规律。”
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施十年禁渔,为水生生物提供了休养生息的宝贵时间和空间。南通从2020年1月1日起,就在全国率先提前一年实施长江禁止一切捕捞和垂钓政策。
“从多年未见到随意可见,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的有力印证。”殷淑芳表示,南通将利用禁渔窗口期,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加快修复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