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如皋探索建立“工学一体化”新模式,定向育才铺就高质量就业广阔路

2024

06-14

09:18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多亏了‘校中厂’的技能培训,我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操作超精密车床。” 6月的初夏,已是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学生邬宇浩进入霖鼎光学产业学院学习的第4个月。

不出意外的话,这名年轻小伙下半年就能正式进入霖鼎光学投资建设的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工作。在邬宇浩看来,自身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当地探索建立的“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高技能人才与先进产业齐头并进,对于当下的县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面对这一新课题,如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批“校中厂”“厂中校”应运而生,走出一条全链条高素质产业工人培养新路径。

校企牵手,教育就业无缝衔接

4月中旬,由霖鼎光学(江苏)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主办的Light先进光学制造产业大会落子如皋。在这场追光盛宴上,除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客商代表,还有一抹格外鲜艳的“工装蓝”在人群中十分亮眼。

这是一群来自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霖鼎光学产业学院的学生。身着“工装蓝”的邬宇浩和同学一起挤在人群中,感受着现场浓厚的学术氛围,眼神中充满了求知欲。看着刚刚建成投产的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邬宇浩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憧憬起未来在这里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活。

2021年,总投资20亿元的霖鼎光学项目签约落户如皋。企业的三名创始人均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他们深知想要站稳“纳米级精度制造装备与微纳光学器件量产”等高精尖光学产业舞台,必定离不开优质技能人才的支撑。 (下转A2版)

(上接A1版)于是在第二年,霖鼎光学便与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启校企合作,与技校学生签订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

到了第三年,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里多了一个挂着“霖鼎光学产业学院”牌子的“校中厂”,这是校企双方共同投资1500余万元共建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推动学校教育与工厂就业“无缝式”衔接,在这个“校中厂”内,不仅添置了数十台超精密仪器用于日常教学,还由企业和学校共同选配出教学导师,可谓诚意满满。

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张建山介绍,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需要,学校特地从数控等相关专业抽选了22名优秀学生作为霖鼎产业学院的首批学员。“目前这批学员经过初期的机械加工、数控加工学习,现在进入到超精密加工学习环节,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

产业学院,为企输入定制人才

走进霖鼎光学产业学院,培训室、检验室、实训室等教学阵地一应俱全。在这里,浓厚的学习氛围,与大多数人脑海中“技校学习轻松”的刻板印象多少有些出入。

在霖鼎光学产业学院学习的几个月,让顾汤琦忙碌而充实。“说实话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操训练,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都很严格,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

为培养更多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实用型、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今年如皋市政府将“技师学院创建项目”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如皋先后投入1.1亿元,在技校内创新建成了霖鼎光学、森松重工、汤臣汽配和建筑产业4个产业学院,开设20多个订单班,所有专业均与如皋骨干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

在技校的“汤臣汽配”产业学院,只见在一排排高精尖设备中间,镶嵌着两排桌椅,组成了一个小型“理论+实操”课堂。来自智能制造系的学生陈天涛正和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探讨着实操时遇到的技能难题。

与此同时,在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来自如皋第一中专机电班的十几名学生,正在师父朱宁宁的带领下,进行智能设备的上手实操。像这样师父带徒弟的教学画面,几乎出现在森松重工的各条生产线上。森松重工人事专员凡石磊介绍,2020年企业和如皋第一中专签订了技能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每年可以为企业输入20名左右的技能人才。

“厂中校”的出现,把课堂搬进车间、将学校办在产业链上,目前,如皋已为30多家落户当地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源源不断地培养输送定向人才。森松重工的“焊接小能手”张云云,便是从“森松班”毕业的,“现在每个月工资有八九千元,我很满意”。

U形发展,技能人才储备有方

“检查机床的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必要时添加润滑剂。”“检查刀具是否安装正确,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如皋产业学院里最常见的实训场景。随着校企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大部分教学场景已由理论、实训分开进行变为“工学一体化”。

在如皋第一中专教师万海波看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满堂灌”转变为引导者和监督者,实现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的转变,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在这里,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实操实训变为汲取知识的探索者”。

“发展中的如皋,迫切需要加快培养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皋市高级技工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张建山认为,现代人才是像U形一样朝着两端发展的,除了需要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还要有应用型技能人才。

“校中厂”,企业进校园,课堂变车间;“厂中校”,学校进工厂,学生变工人。在如皋,产教融合被视为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而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让产教融合不再流于形式。为了激发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皋还出台了《校企合作工作奖励评审办法》,每年拿出480万元的专项资金。

如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郭建东表示,无论是“厂中校”还是“校中厂”,都是背靠工匠培育机制,培养产业“后备军”的有力尝试。“如皋将围绕六大优势产业,做好新兴产业的技能人才储备工作,着力培养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陈嘉仪

[编辑: 姚沁辰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