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向“新”而行 以“质”取胜——中共南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侧记

2024

06-15

09:47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6月14日,中共南通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在江苏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中勇担使命、多作贡献,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时代大势,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在今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他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5月30日,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就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思路举措。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点赞勉励的城市,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南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又该如何发力?此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通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联动落实国家战略为全省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勇担使命多作贡献的决定》,明确了路线图、任务书。

抢抓机遇,落实好“国之大者”

此次全会,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议题,正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部署的实际行动。

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反复叮嘱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学习思考后不难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四个新”“4+1”重大任务,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

南通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坚实,营商环境好、市场规模大、开放程度高,更加有责任、有基础、有条件为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贡献更大力量。

从机遇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在此交汇,多年纵深推进,利好持续释放;

从区位来看,南通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身,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承担着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两大重任,紧邻上海苏南这两个全国要素最集中、经济最发达、市场最活跃的区域,既有通江达海、联通南北的枢纽优势,又有接轨上海、链接全球的窗口优势,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

从资源来看,南通滨江临海,土地空间广阔,绿色能源丰富,建有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群。南通拥有产业工人约240万人,每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万余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从产业来看,南通制造业门类齐全,现有120多万市场主体。去年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但机遇与优势,只有抓住了、用好了,才是发展胜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汇。审视激烈的竞争态势,对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征和要求,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命感,加快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才能取得更大突破和进展。

明确方向,塑造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论,从应该做、必须做、能够做的工作入手,扬长补短、真抓实干,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

基于南通发展实际,全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科创平台高水平建设,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基金集聚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加快制造强市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出台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和系列专项政策,实施传统产业焕新“五大行动”,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步伐,深入开展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实现与先进制造业两业融合、相互赋能。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一批(近)零碳工厂和园区,着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打造沿江沿海生态带,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积极对接开放高地,打造襟江带海、联通内外的战略性开放枢纽,力促外资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提升各类开发园区集聚发展水平。

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一体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江苏“1+3”重点功能区建设部署,放大南通“好通”“左右逢源”优势,务实谋划、积极推进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更深层次融入长三角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建设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放大承南启北、畅联东西、沟通陆海的叠加优势,在区域协同发展中打造先进优质生产要素集聚地。

做优做强人才队伍,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核心人才库和紧缺人才图谱,稳步提升在通高校毕业生留通率,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权责清单,持续优化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大力度推进人才政策集成创新、迭代升级,让人才在南通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蓝图绘就,唯有实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一天的会议中,与会同志在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中统一了思想、理清了思路、激发了干劲。

真抓实干,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全市上下昂扬“竞”的姿态、展现“进”的作为,比学赶超、真抓实干,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在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雁卉看来,我市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就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他表示,将进一步稳固传统产业基本盘、抓住新兴产业主阵地、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以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提质向新。“比如在新兴产业方面,将以制造业领航企业、3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0多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等为核心,加快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六大产业全面向新领域布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大有可为。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全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10万锭智慧纺纱工厂”获评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大生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充分发挥南通高端纺织联盟盟主单位的引领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共同成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需要多方努力。“我们主要从提供政策、资金和要素的保障来着手。”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金海表示,财政部门将在推动金融产品更好服务企业的同时,用好各类基金,为未来产业投早投小提供服务。

人才是第一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源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南通大学作为区域内科技、人才、创新资源的重要结合点,理应为南通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成立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筹备成立海洋学院,大力发展未来学科、交叉学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我们一直在思考,发展新质生产力,职业院校该当何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玉峰表示,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新型劳动者,学院将通过抓好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产教融合以及有组织科技创新、有前瞻专业调整,坚持围绕产业办专业,紧盯南通产业结构,为南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多应用型人才。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战略之举、长远之策。我们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增强向“新”而行的自觉,凝聚以“质”取胜的力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记者 朱文君 范译


[编辑: 俞鑫城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