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南通一代人的“土味茶饮” 如今何处觅踪迹

2024

06-18

15:28

来源

分享

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一些野生药食兼用植物,曾经是南通人的消夏祛暑圣品,这些清凉败火的“仙草”曾经的火爆程度不亚于如今人尽皆知的“王老吉”。可是,如今人们却很难在城市里觅其踪影。昨天,本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本土“仙草”承载乡愁


“办公室一位朋友从老家如皋市白蒲镇唐堡村给我带回几大株青翠碧绿的藿香、佩兰,可把我高兴坏了!我到花鸟市场买来几只花盆和营养土,将它们种植好放在阳台上,每天摘几片叶子泡壶茶,舌尖清凉甘洌的滋味,勾起我满满的乡土记忆。”昨天下午,在市区一所高校当教师的许斌,带着几分感叹对记者说,“过去随处可见的这些植物,现在成了很少能见到的‘仙草’了。”


许斌所言正是不少南通市民的感慨。


“在新建小区,特别是一些高档小区,房前屋后,根本见不到曾经熟悉的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等药食兼具的植物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卉。的确,绿树红花和萋萋芳草确实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如果能给在记忆中占据独特地位的那些植物留下一席之地,既有观赏性又有保健功效,岂不是一举两得?”家住滨江国际社区的陈峰说。


事实上,藿香、佩兰等药食兼具植物,承载着的正是60后、70后甚至80后的生活体验,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小时候,我有一次我发高烧,当时正是‘三伏’时节。家里人带我就诊后,喂我吃了不少退烧药,可是始终不见效。”今年57岁、在市区一家物流公司工作的洪平告诉记者,“后来,乡里一位土医生帮我开了个方子,里面配了藿香、紫苏、菊花脑等几味常用的清热祛暑植物。哎,真神奇,连服了几副药,我的高烧就慢慢退了。我不敢说这些植物有多神奇,但是,当时它对我真的挺有效!”


正如许斌、陈峰、洪平所言,这些药食兼具的植物不仅承载起乡愁,还成为他们成长岁月的一部分。

居民小区难觅“芳踪”


藿香、薄荷、佩兰、车前草……在那些年的盛夏时节,它们成为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祛暑饮品,其受欢迎程度丝毫不输于如今的“王老吉”凉茶。


“如今,这些药食兼具的植物只有到一些拆迁安置小区才能找到。”市农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植物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南通’小范围种植一些,而且数量越来越少。”


根据内行人的指点,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城山家园。果然,在小区10幢、18幢、19幢的绿化带内,发现了居民们零星种植的藿香、佩兰、留兰香、薄荷、车前草等。


“除了我们这一代老人,现在很少有人再种这些东西啦!”站在20幢居民楼楼下,今年94岁的沈国荣指着一丛碧绿的藿香对记者说,“这些藿香在没拆迁前几乎家家户户屋前屋后都有。现在住上楼房,这些东西就很难见到了。”


沈国荣的老伴、今年92岁的沈红珍也在一旁接上了丈夫的话茬:“是啊,想起当年,一入夏,每天就用藿香、佩兰泡一大壶茶。我们俩搬个小板凳,坐在晒场上一边听收音机,一边慢慢喝。那日子真的挺有滋味!”


在采访现场,城山社区80后党委副书记顾誉说起这些“土味茶饮”,也有别样感受:“小时候我和奶奶住在虹桥东村,底楼有个小院子,奶奶就在院子里种植了从别人那儿要来的藿香、佩兰。每年夏天,奶奶就会摘下几片叶子泡一大壶茶,一壶能吃一天。我和奶奶坐在院子里边喝茶边看夏夜的满天星斗,真惬意!”

城市生态的“组件


“目前,我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本土生物多样性展览,我市包括藿香、佩兰在内的一系列药食兼具野生植物资源还有哪些?这些物种与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说到底,这些野生植物同样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链的‘组件’之一,与城市生态系统息息相关。”昨天下午,南通市动植物专家居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达了他的观点。


“家家户户都是平房,弄个搪瓷破脸盆,再弄点土,就可以把藿香、佩兰、薄荷等给种上了。每天一大早起床后到院子里扯几片叶子泡一大壶茶,一天的解暑饮品就制作完成了。我是天天要喝的,去暑开胃,从来没出现过疰夏。”这既是居卫东对位于钟楼附近小巷内老宅的回望,也是他对少年时代鲜活生活的致敬。


居卫东说,其实,具有保健功效的药食兼具植物,在南通品种还有很多,譬如,紫苏、决明子、淡竹叶、车前草、菊花脑、蒲公英、迷迭香等。但由于南通成陆较晚,因此,这些植物都是被人们从外地引进的,只不过进入南通的时间点不同罢了。后来种的人多了,就成了乡土物种。


针对这些可供人们度夏祛暑、保健养生的野生植物如今日益稀少这一现象,居卫东分析,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居民除了阳台几乎没什么地方可以栽种植物了;此外,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管理这些植物同样要花时间和精力,譬如要定期浇水、施肥、松土进行管理,原本因为上班忙碌的人们难以挤出时间打理,于是就只剩下老年人花时间来侍弄,年轻人基本上就放弃了。


“但这些物种不会灭绝。像人们熟知的藿香正气水、薄荷油等药品,都取材于这些野生植物,需要一定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它们的存在价值不会消失。”居卫东表示,“只不过在民间种植的数量会减少,变得小众化。”


昨天下午,南通市中医院一位医生也告诉记者,人们熟悉的众多野生药食兼具植物,都是天然草本植物,也是重要的中药材,对人们的日常保健和对症治疗具有独特的作用。以藿香这一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的常见中药材为例,它具有解表化湿、止呕消胀、抗菌消炎、镇静安神、调理月经、抗氧化延缓衰老、祛痰止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可有效改善身体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藿香在内的药材要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同时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


记者 周朝晖 奚柯柯


[编辑: 张姮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