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民生 > 正文

江苏海门:师生同学、同创、同成长,透析乡镇小学的“自由生长法”

2024

06-19

10:15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老师你看,这个风车转了起来……”17日,海门区证大小学的逻辑电路兴趣小组开始本学期最后一课,学生们在授课教师顾千谦的指导下,利用数字传感器以及各类零件制作电路板,以便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

去年秋季学期,海门区为推进“五育融合”理念,在全区所有学校开设“双师型”社团,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有一技之长的教师开设个性化课程。该项政策实施近一年来,很受基层学校教师的欢迎和学生的喜欢,多样的社团活动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拓展思维 学生在课程中找到快乐

海门区证大小学是一所位于海门区南侧的乡村小学。该校为全国第五批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典型案例学校,全省仅有三所学校获得该项称号。

教授数字逻辑电路课程的顾千谦是该校的数学老师,已从教21年。他说:“当初我觉得人工智能、创新创造是未来的方向。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一些结构件加上传感器等电子零件,可以动手制作一些基础的智能家居原型。这门课程的开展首先就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其次是培养兴趣。”

在社团课上,顾千谦站在学生旁边,安静地看着操作过程。学生提出需要帮助时,他就耐心指点。顾千谦说:“数字逻辑电路是一门大学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只需会一点应用,我的目的就达到了。我希望给孩子一个创新的平台,帮助他们去攀登那一座座科学高峰。”

社团成员、该校四(1)班学生夏宇轩是这群孩子中的佼佼者。有一次,顾老师让大家尝试制作光控灯。夏宇轩在制作过程中突发奇想,拿出以前接触过的音频部件,将光控“灯”升级为“光控”闹钟。他说:“顾老师的课让我思维大大拓展,我也从这些课程中寻找到了快乐。”

“让优秀的社团课程惠及所有学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海门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施健斌介绍说,目前,海门区开发了56个社团项目课程群,包括课程架构、课时设计、课件链接等,涵盖艺术、劳动、体育、科技等多个门类,做到城乡一体、资源共享。他说,“全区各校从学生兴趣出发,做到顺应天性、自主选择、培养爱好。”

发挥专长 人人都是“双师型”教师

“I can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I am going to be……”13日下午,在国强小学的一堂“电影配音”社团课上,五年级学生张佑怡手拿台词本,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上的英文原声电影《疯狂动物城》,用流利的口语和配合的手势演绎出兔子朱迪的情感和动作。顺利完成2分钟的片段配音后,指导老师郭颖杰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郭颖杰是一名英语老师,也是五(2)班的班主任。得知很多学生喜欢看外国电影和动画片,她主动担任了“电影配音”指导老师。备课期间,她下载了学校提供的社团项目资源包,学习如何挑选配音素材、分析角色的心理、调整呼吸和表情等基本技巧。“看到孩子们在配音过程中拓展了英语词汇,锻炼了口语能力,还在分角色排演中增强了团队意识,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数学老师王晓勤是二年级“创意简笔画”社团的老师。她利用暑假报名参加了区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开展的社团师资美术培训课,掌握了简笔画的造型规律和基础技法,就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一笔一画中感受线条和图形的魅力,培养对艺术和数学的兴趣”。

“学校目前有32名教师,基本上人人都是‘双师型’教师。”国强小学副校长朱玉瑜说,学校开设了15个班级社团和9个校级社团,涵盖艺术、体育、劳动、科技等多个门类。

证大小学校长徐锋介绍说,学校十分重视跨学科“双师型”教师培养。目前,各类“双师型”教师已经涵盖科技、艺术、劳动、体育等多个领域,形成“学校发现教师,教师引领学生”的良好态势。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打造在学科教学外能够发挥自身才艺开设社团课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海门区教体局基教科副科长王敏介绍,寒暑假还会组织线上线下集中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因地制宜 校校都有自己的特色

弓步冲拳、马步横打、内拨下勾、交错侧踹……14日上午大课间,走进四甲小学,全校学生正在操场上练习军体拳。娴熟有力的动作加上刚毅果敢的神情,军人气质呼之欲出。

“这套拳法在部队军体拳第一套16式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改编,更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军拳生威”社团指导老师周洪平介绍,学校利用体育课、大课间、延时服务等时间,先在社团内教学,再进行全校的推广和练习,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会。

四甲镇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的根据地。四甲小学依托本地国防教育优势资源,构建了军旅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了军事探究、军拳生威、军歌嘹亮、军影传奇、军旗飘扬、军魂永铸等六大社团系列课程,“通过观看红色影片、演唱革命歌曲、模拟长征演练、走进集训场地等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英雄的人格魅力,培养内在的坚毅品质。”该校副校长周吉锋说。

王敏表示,海门坚持在社团课程中做到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涌现出一批就地取材、独具特色的学校社团。临江小学“落地生花”社团群以劳动为主题,开设有“好事花生”“巧手生花”“多滋多味”等农耕社团;货隆小学是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智能家居、七巧板、木结构等科创作品指导;悦来小学打造了“‘艾’你一生”中草药社团群,让师生探秘艾草的特性、种植、相关产品等,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设计社团课程清单,采用老师自主选择、学生自由报名的方式,实现师生同学同创、共同成长。”

“海门区研发‘双师型’社团课程,为的是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落实‘五育融合’理念,实现师生同学、同创、同成长。”施健斌表示,海门教育部门将不断增加社团开发的数量,持续提升社团课程的品质,组织团队边实施、边修改、边完善,更好地为全区教师、学生服务。


[编辑: 陈曦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