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6-25
09:50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拨片有没有拿好?右手大拇指注意……”23日下午1点半左右,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音乐老师杨波正忙着给学生们彩排。当天是该校学生钢琴、古筝、箜篌社团的专场音乐会,也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社团活动。参加演奏的学生们精心打扮,铆足了劲要用最好的表演为本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
热情奔放的客家山歌,空灵悠远的《天空之城》,情感真挚的《阳关三叠》……独特的弦乐之音令人陶醉,而它来自箜篌。箜篌是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在古代又称“皇家乐器”。它兴于汉,盛于唐,到了明末清初时逐渐失传。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专家学者开始研发仿制箜篌,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成功复原了箜篌,箜篌也重新走上音乐舞台。
“箜篌的弹、按、揉、压能够演奏出丰富的音乐和绚丽的和声,这是它的独特韵味。我会箜篌,但原来苦于没有学生,箜篌在这里得到了传承。”杨波感慨地说,自己原本跟中国著名箜篌艺术家鲁璐学习过箜篌,但因为箜篌价格比较昂贵,每台箜篌至少三四万元,令不少想学的学生望而却步。机缘巧合下,她来到启东启迪外国语学校工作,在该校校长李建成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2018年成立了启外箜篌与古筝社团,这也是全市唯一一家拥有箜篌社团的学校。
“让音乐浸润孩子心灵,让孩子与世界共同成长,这是我们的目标。”李建成介绍说,学校先后投入百万购置乐器,建设箜篌教学馆与古筝教学馆,并招聘高层次音乐专业人才来校任教,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优势更优、特长更特”。
《阳关三叠》一曲终了,余音袅袅,随后现场爆发了热烈的掌声。演奏者正是该校五(3)班学生王俪燃。王俪燃是新疆人,因为家长在启东工作,所以在启外上小学。自一年级起,她就在学校箜篌社团跟杨波老师学习箜篌,每天练习时间至少1个小时。在南通市和启东市的中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王俪燃多次荣获二等奖。她腼腆地说,自己也学过吉他和钢琴,但觉得箜篌非常有趣,每次自己跟别人普及箜篌和竖琴的不同时,就特别有成就感。她笑着说:“我刚开始学指法,手指会痛,也很累。但箜篌教会了我耐心,我喜欢上了箜篌。”
“太期待一会儿的表演了,最近我中午一直都在练习箜篌。”来自三(2)班的李梓怡娇小玲珑,今天她特意穿了件红色礼服,还画了一个粉粉的妆容。她已经学习箜篌两年多了,“我非常喜欢箜篌,它的音色与众不同。”
五(2)班学生贺佳欣的古筝演奏如行云流水,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她笑着说:“刚开始我学习一首曲子至少要两个星期,现在一个星期就可以了,多亏了杨老师的鼓励。”
“学校像王俪燃、贺佳欣这样具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很多。我们希望让孩子们传承、推广传统音乐。”杨波说,每周三和周日,箜篌与古筝社团都会定期开展活动。自己和李杨明珠老师“一对一”地指导学生,让学生们穿越时空,通过学习箜篌演奏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民族技艺。学校为学生提供各种演出机会,每年会举办一次“好声音”古筝箜篌器乐专场和“出彩娃”器乐类展示,再加上一年一度的“成长节”和“艺术节”,为箜篌与古筝社团的学生提供了全员展示的机会。
2020年5月11日,中国著名箜篌艺术家鲁璐曾来校专门指导箜篌社团的教学工作,对该校传承发扬箜篌文化予以了充分肯定。近年来,启外多名学生在启东市和南通市的中小学生独唱、独奏、独舞比赛中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该校毕业生沈宣抒曾带着箜篌登上了央视舞台。
“目前,箜篌社团的学生为20人,分布在各个年级,我们期待队伍越来越大。我们也和鲁老师保持着联系,期待为国家培养更多箜篌人才。” 杨波表示。
记者张烨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