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社会 > 正文

台上诲人不倦 台下妙笔生花

2024

07-23

09:45

来源

南通网

分享

在本月的第十四届江苏书展上,很多读者参加了郭姜燕新书发布会,他们被有关抑郁症的《奶奶的玫瑰园》这本书感动得泪流满面。写出如此打动人心作品的郭姜燕,既是一名从教多年的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也是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重磅大奖的儿童文学作家。

30多年来,学校里的她,是学生口中“像妈妈和朋友的语文老师”;10多年来,电脑前的她,是一个“儿童在前、文学在后”的儿童文学作家。目前,她已出版了40多本儿童文学作品。近日,本报记者走近郭姜燕,感受她奇妙的童话世界。

郭姜燕,江苏如皋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已出版《布罗镇的邮递员》《太阳村的孩子》《我们的秘密》《季悠然和她的猫》《猜猜我从哪里来》等多部小说、童话书。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中国好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并入选德国向青少年推荐的“白乌鸦”书目。

童年记忆,阅读让粥更香甜

“《奶奶的玫瑰园》看完了,餐巾纸用了半包。郭老师是不怕袒露苦难的,她希望把这样的经历告诉大家,搀扶更多人走过苦难,很伟大!”17日,读完儿童文学作家郭姜燕的新作《奶奶的玫瑰园》,读者阿宁特意发来微信,给予了高度评价。

“小时候的每天晚上,忽明忽暗的煤油灯旁,爸妈翻着连环画。我也跟着翻,感觉普通的红薯粥更香甜了。”郭姜燕笑着说。

郭姜燕出生于如皋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但是爱好阅读。儿时的耳濡目染,让每天阅读成为她保持至今的习惯。

读中学时,她和一位好友曾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下了晚自习后,她们共同坐在床上,你写一段话,我写一首诗,在日记本上共同记录下生活和友谊的点点滴滴。这成为郭姜燕少年时代最美好的记忆。

老师是郭姜燕从小的职业理想。在她心里,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不仅学识渊博,能和很多孩子在一起,而且有很多阅读的机会。初三时,她毫不犹豫地在中考时选择了师范作为志愿。

1989年,郭姜燕考取了如皋高等师范学校。求学期间,语文老师程然对阅读的重视,让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受益匪浅。她说:“程老师无所不知,经常检查课桌上有没有文学课外书,这些课外书有没有经常更换。那时候,我看了很多书,也积累了很多。”

成为一名小学老师后,郭姜燕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经常带领学生一起阅读,学习写作。她把自己的教学所思诉诸笔端,经常发表论文、散文和随笔。每个月她都会收到稿费单,非常有成就感。她说:“那时候工资才200多元,我的稿费就能拿到120多元。然后再去买书、写作,我感觉生活很充实。”

有了女儿后,郭姜燕在婴孩时期就培养女儿阅读的习惯。受她的影响,女儿同样爱好阅读和写作,并成为一名新锐作家。

“记忆中,小城有古老的街道,街道两侧是法国梧桐,低低的枝条覆盖住整个街面,街边的路面是青石板铺成的,枯黄的落叶排满地面的时候,特别有古意。”“朱衣街是这个城市最有滋味的街了。”在郭姜燕的《布罗镇的邮递员》《看了蚂蚁又看云》等作品里,可以看到家乡如皋的影子。在如皋生活、从教的经历,成为郭姜燕创作的重要源泉。她动情地表示:“如皋这座城市既特别温馨,又是花木之乡。我自小在下原的农村长大,家乡的泥土气息和人文风情滋养了我。”

无心插柳,不讲道理讲故事

多年来笔耕不辍,但成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却是郭姜燕以前没想到的。这源于她和女儿的一次打赌。2009年的夏天,读中学的女儿在家埋头写作业发牢骚时,郭姜燕劝慰了几句,女儿反驳说:“你说作文不难写,那你写点作品给我看看呀!”就这句话,激发了郭姜燕的“斗志”,想给女儿做好榜样,自己就动手去试一试。

于是,郭姜燕以女儿为原型,写了一篇关于女儿和猫的小说,这也是她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季悠然和她的猫》。第一次投此类稿件,她没抱多大希望,便分别投稿给了《少年文艺》和《儿童文学》,谁曾想两个杂志社的编辑都看中了这个作品,《儿童文学》率先予以刊发。应《少年文艺》编辑邀请,郭姜燕又连夜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小鱼的信》。这篇小说描写了乡村教师关爱“没娘”孩子小鱼的故事,因为情节真实、情感真挚,一经推出深受读者好评。郭姜燕说:“两个权威儿童读物的编辑老师对我作品的肯定,让我对这类写作有了自信,写作成了让我非常快乐的事情。”

郭姜燕的导师冯卫东先生得知后,鼓励她说,儿童文学创作也是一种教育研究的方式,因为它关乎文学,也关乎儿童和教育,可以试试。这更加激励了郭姜燕,让她从此开始了对儿童文学的教育研究,也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创作。

心地善良的邮递员阿洛、会计算时间的松鼠先生、会说话的兔子、爱上船的树精灵……《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充满想象力,却蕴含着人与动物相互理解、和平共处的哲理。谁能想到这本书诞生于一间出租屋的车库里。

女儿高三学业紧张,再加上自己工作繁忙,郭姜燕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出租屋的车库。在等女儿下晚自习的时候,坐在没有网络的车库里,郭姜燕慢慢写着邮递员阿洛的故事。2017年,《布罗镇的邮递员》一书斩获了第十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中国好书、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多个国家级大奖。她说:“写作中,很多往事浮出了水面,我仿佛回到了梦幻般的童年。那些日子,远离了现代文明,却使我寻回了自己内心那种孤独而美好的感觉,至今难忘。”

因为用心钻研教学,郭姜燕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教学名师和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开始儿童文学写作后,她感觉自己的视角和思路一下开阔了,更加贴近孩子、理解孩子了。以前她是一位严格的小学语文老师,为孩子写作后,她发现学生对自己很宽容,自己也越来越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郭姜燕说:“工作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孩子,他们身上都有可爱的地方。我努力做一个‘不讲道理讲故事’的老师,希望作品能够用讲故事的方式记录孩子的美好,教会他们思考和方法,而不是空洞地说教。”

责任使然,关注隐秘的角落

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新书《奶奶的玫瑰园》为什么会选择抑郁症这个沉重的主题呢?郭姜燕坦言,源于教育赋予的使命感,让更多人来了解抑郁症,帮助抑郁症患者。

“我出生在农村,农村的许多东西深深地烙在我的生命中。”郭姜燕表示。这本书原本名叫《爷爷的小太阳》,几经修改,历时四五年才完成。书中的玫瑰园其实在自己老家能找到原型。在土地宝贵的农村,居然有一位老奶奶种植了一大片玫瑰。充满生命热情的场景,让她决定写入书中。同时,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成了她关注的焦点。再加上父亲不幸罹患抑郁症的经历,也让她下定决心用作品让更多人来关注抑郁症患者。

多个老师眼中的“捣蛋鬼”,却懂得热心帮助同学,主动为教室里的植物浇水,也是全班同学喜欢的好朋友。这个男孩是郭姜燕小说《身为豆子的那些时光》的人物。

无论是“小鱼”,还是“丑丑”“林生”,郭姜燕作品里的孩子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好孩子。有的家庭不幸,有的身体残疾,有的性格有缺陷,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遇到了爱心与智慧并存的老师。这和郭姜燕当了10多年的乡村小学教师的经历密不可分。

“这些孩子必须被看见,他们有更多可能性。我们要给他们阳光,让他们感受温暖,慢慢帮助他们变成能发光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的人。”郭姜燕说,“儿童在前,文学在后”是自己的创作原则。创作这样的作品,就是想告诉孩子们,再普通的梦想也可以发光,在普通的岗位上也能很有价值,让他们接受自己、认可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从39岁开始,郭姜燕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已有11个年头。得知南通有7000名江海小记者爱好写作,她感到很高兴。针对孩子想象力丰富,写作却存在困难的情况,她建议,大人要给孩子写作的勇气和自信,鼓励孩子养成坚持动笔的习惯,尊重孩子自由表达的风格,帮助孩子想写、能写。要多阅读和多观察,为孩子写作提供“土壤”,先找到“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不要给孩子设置过高的写作要求,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更重要。

前不久,郭姜燕新作《不再逃走的女孩》进入出版阶段,明年将正式与读者见面。这本书关注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同样源于她的责任感,也是她的“教育三部曲”系列的首部作品。她表示:“我要通过儿童文学创作,为教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张烨

[编辑: 季肖寒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