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鲜闻播报 即时发布 视频直播 图说南通 理论圆桌 江海评论 财富天地 热点专题 通知公告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沐浴新时代 童声唱中国

2024

08-14

09:38

来源

分享

“遇见阳光,遇见河流,遇见幸福的China……”

12日,通州区实验小学的排练室里歌声嘹亮,学校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认真排练,16日,他们将参加“童声里的中国”全国少年儿童合唱集中展演活动。

“‘童声里的中国’诞生至今已经18年。18岁,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成年;对于‘童声里的中国’来说,机制日益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南通·通州“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以下简称“‘童声’基地”)负责人许君介绍,“此次‘童声’活动首次由中央文明办等部门主办,意味着‘童声里的中国’真正唱响全国。”

童谣传唱,见证时代变迁

“我唱红旗红,笑脸伴琴声,红旗飘飘照我心,歌声唱给党来听……”9日,通州区金新街道狮子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来自周边小区的20多名学生在志愿者指导下学唱《童心唱给党来听》。

7月以来,通州区在各乡镇、街道开展“童声里的中国”优秀曲目传唱活动,数千少儿参与其中。

“第一次童谣征集活动是在2006年。”“童声”基地副主任张锋回忆,“那年我们在学校调研时发现,孩子们在校园中传唱一些脱离时代的旧童谣和成人歌曲,契合孩子身心发展和时代特点的新儿歌很少。于是我们向全国发出‘创作和推广新道德童谣’的倡议。”

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新童谣征集活动从通州发起,仅几个月,1.23万件作品通过电子邮件、书信等方式,从繁华都市、乡村校园、塞外边陲纷至沓来。评审后,100首童谣结集成《童声里的中国·唱响荣辱观 新童谣精品集》在北京首发。

每一首童谣似一缕阳光,闪耀党的关怀;每一首童谣如一滴雨露,滋润祖国的花朵。让孩子们唱新歌、唱健康的歌,用童谣传唱的方式以艺蕴德、以美育人。18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初心不改。

“小时候,坐爷爷的电瓶车,和路旁的绿树红花赛跑。长大些,坐妈妈的汽车,和天上的鸟儿赛跑……”这首通州区实验小学周奕江创作的《赛跑》,在第十一届大赛中获得儿童组一等奖。该校校长王笑梅介绍:“这首童谣通过孩子们的感受,体现社会的进步。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学校很多孩子会背诵。”

“《中国是条富强船》是我印象很深的一首童谣。”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李众说,“这首童谣将民族复兴伟业比作一艘航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后来还谱成曲,在央视播出,并成为乡村广场舞曲,流传很广。”

“2021年、2022年,‘童声’歌曲连续两年入选央视‘六一’特别节目。”许君介绍,18年间,“童声里的中国”已成功举办11届少儿歌谣创作分享活动,每次根据时代主题拟定专题,如“放飞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沐浴我成长”“童心向党”等,共征集50多万件作品。在近2000首获奖作品中,有1000余首通过展演展播等途径,从通州唱响神州大地、走进海外华人世界。《童心唱给党来听》《我和祖国比大小》等一批见证时代变迁、贴近孩子生活、走进少儿心灵的童谣,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

多元发展,形成德育品牌

这几天,由“童声”基地打造的电影《长大的儿童》进入剧本定稿阶段。这是“童声”基地“爱的系列”第二部儿童电影。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广阔的眼界、更开阔的思路、更开放的观念,通州区于2014年10月成立“童声里的中国”少儿艺术创研活动基地,通过童声唱中国、童手绘中国、童身演中国等形式,培养儿童欣赏美、追求美、展现美的能力。

10年来,除了开展童谣征集、传唱等活动,“童声”基地以不同形式推出多部充满时代气息、体现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作品,有儿童剧《田梦儿》《青铜葵花》《草房子》、儿童电影《三袋米》《向日葵中队》、广播剧《永远的追“锋”少年》等。其中,儿童剧《青铜葵花》在全省中小学校巡演680余场;儿童电影《向日葵中队》被国家电影局列入电影精品专项资助项目;动画片《追梦少年》登上国家广电总局2021年度推优动画榜。今年2月28日,新节目“童声”微课堂更是通过新华社“德育学堂”走进小学校园。“我和祖国比大小,祖国大,我很小。祖国是妈妈,我是小宝宝……”微课堂通过童谣将爱国情怀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输给孩子。

通州区实验小学是“童声里的中国”实验学校,通过“童声”活动,学校里很多孩子登上各级舞台。“‘童声里的中国’给了孩子们独特的成长经历。”王笑梅说,“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实现了德育从说教到审美的转型。”

将童谣与红色思政、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坚持挖掘本地特色,创作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和审美情趣的作品,近年来,“童声里的中国”已成为南通靓丽的文化名片,并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品牌”。

以文化人,陪伴少儿成长

“‘童声里的中国’犹如清澈的山泉,对少儿精神成长具有浸润力量。”作为亲历者,张锋见证了孩子们在童声舞台的历练与成长。他介绍,18年来,“童声里的中国”不仅诞生了大量艺术作品,还走出一大批德艺新苗。

在湖南岳阳市第四中学上学、12岁的易依晨从8岁起多次参加童谣创作大赛,凭借《换牙》《鼠标》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获奖不仅激发了依晨的阅读和创作兴趣,还让她更加关注社会,为同学捐款,去福利院送温暖,录制朗诵视频传播正能量。”易依晨的母亲陈迎介绍,“‘童声’活动见证孩子的成长,让依晨更加阳光、自信和友善,并获评岳阳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通州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张许熠在视频网站拥有10多万粉丝,是“童声里的中国”少儿短视频中心形象大使。他热心公益,拿出自己视频播放产生的收益,每月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款;义务拍摄寻访红色遗迹、反电信诈骗等视频;组织公益小分队开展“送全家福”公益活动……“每个人都为公益事业出份力,中国将更加朝气蓬勃。”这是张许熠的座右铭。

“我小学二年级就参加了‘童声’合唱活动,当时唱的歌曲是《跨世纪的新一代》。”今年研究生毕业、刚刚成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的丁又也回忆当年参加“童声”活动,感慨万千。他坦言,“童声”经历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具有深远影响。“我当年的高考分数超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但是我从小就有投身教育事业的理想,最终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大学期间,我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并多次参加志愿授课。如今走上教师岗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除了传授知识,还将培育孩子们报国的理想。”

悠悠十八载,不变“童声”情。

让孩子们唱新时代的歌、唱健康向上的歌,是“童声里的中国”开展活动的初心,也是社会各界的愿望。18年来,活动覆盖江苏7000多所中小学,辐射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惠及亿万少儿。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樊小燕说:“小城办大事,靠的是各方助力。”这几年,“童声”基地建设,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关心,省、市、区各级均给予支持,保障了活动常态、优质、高效开展。南通市出台《“童声里的中国”品牌提升行动计划》,明确任务并形成市、区、部门联动机制。

进一步用好“童声里的中国”这个品牌,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童声”基地工作人员的共同心愿。初心不改18年,大家默默付出,收获累累硕果;未来,他们将从新的起点再出发,让“童声里的中国”唱得更响,让“童声”基地走得更远。

记者 任溢斌 黄艳鸣 徐爱银

通讯员 吴欣欣


[编辑: 奚柯柯 ]

南通日报社 2009-2021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106468-3号苏新网备201004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80013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拥有南通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13-68218870 邮箱:ntrb@163.com

发行热线:85118867 广告热线:85118892 爆料热线:85110110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通市世纪大道8号